小米品牌還尚未從SU7車禍事故輿論中走出,日前小米卻突然傳來了兩個好消息,算是在眾多不安因素下迎來的一些利好,也為小米接下來的道路理清了方向。
首先是小米手機在今年3月以324.37萬臺的激活量成為國內市場第一,市場份額達到17.98%,同比增長16.99%。
其次是小米芯片突然傳來消息,一則“小米成立芯片平臺部”的話題登上了微博熱搜,引發了網友熱議。
據媒體報道,小米在手機部產品部組織架構下正式成立芯片平臺部,任命前高通產品市場高級總監秦牧云擔任負責人,向產品部總經理李俊匯報。
不過隨后該消息已被小米集團公關部總經理王化澄清,并表示芯片平臺部早已存在,負責人秦牧云已加入公司好幾年,但這一事件再次將公眾目光聚焦到小米的芯片戰略上。
這意味著小米在芯片領域的布局,并非始于近期,而是經過多年積累后的水到渠成。
從組織架構角度看,將芯片平臺部置于手機產品部之下,而非作為獨立子公司運營,顯示出小米正采取更為務實的策略,就是讓芯片研發更貼近產品需求,避免掉入炫技陷阱。
回溯小米的造芯歷程,2014年與聯芯科技合資成立松果電子,便是小米在芯片領域的首次試水。
2017年2月,搭載澎湃S1處理器的小米5C發布,使小米成為繼蘋果、三星、華為之后,全球第四家擁有自研手機SoC能力的廠商。
但采用28nm工藝的澎湃S1性能表現不佳,搭載機型小米5C市場反響平平,這次挫折讓小米暫時擱置了SoC研發,轉而采取“曲線救國”策略。
戰略轉折點出現在2021年前后,小米開始密集推出各類專項芯片。
隨后小米推出了諸如澎湃C1影像芯片、P1快充芯片、G1電源管理芯片、T1信號增強芯片、D1獨顯芯片等。
小米推出的這些小芯片雖不及SoC復雜,卻為小米積累了寶貴的芯片設計經驗。
同時,小米還通過商業化應用,驗證了小芯片的技術路線,秦牧云等一批芯片人才陸續加入,更為后續SoC研發埋下了伏筆。
到2024年底,北京衛視正式報道了小米成功流片國內首款3nm手機系統級芯片的消息,標志著小米造芯進入了全新階段。
此次小米芯片平臺部的被炒上熱搜,恰逢新一代玄戒芯片即將量產前夕,或許意味著距離澎湃S1誕生八年后,小米自研芯片即將迎來實質性進展!
據多方爆料顯示,這款代號為“XRING”的SoC將采用臺積電N4P 5nm工藝制程,在性能上直接對標高通驍龍8 Gen2,將標志著小米自研芯片能力質的飛躍。
玄戒芯片將采用“1+3+4”的三叢集八核架構,分別是1個Cortex-X3超大核專攻高性能計算任務,3個Cortex-A715中核保證多任務處理流暢性,4個Cortex-A510小核則專注于能效優化,延長續航時間。
GPU方面,玄戒芯片選擇了IMG CXT48-1536方案,并外掛聯發科5G基帶,還會集成專用NPU,AI加速引擎有望成為玄戒芯片的隱形王牌。
對于小米而言,玄戒芯片的推出,不僅關乎小米手機未來在中國市場的地位鞏固,更可能在未來重塑全球手機市場格局,助力小米在國際化的道路上更加暢通。
但小米不得不面對一個現實的問題,就是玄戒芯片的未來發展可能存在三種情況。
首先,玄戒芯片或許有望成為小米的“第二個澎湃引擎”,未來不僅能實現進口替代,還將通過技術授權等新模式,為小米創造新的收入來源,這是最理想的情況。
其次,玄戒芯片接下來只會存在于部分機型上,將與高通芯片形成差異化互補,可以有效降低采購成本,提高自主可控性,但短期內仍然難以完全替代外購,這是中性情況。
最后,玄戒芯片量產商用后,也可能因性能或良率問題止步于象征性存在,重蹈澎湃S1覆轍,這也是最悲觀的情況,但也希望小米不要再重蹈覆轍。
無論是哪種結果,目前來看,如今已箭在弦上的玄戒芯片,已經將小米推向了不能回頭的造芯之路,這場豪賭的最終結局,未來也必將深刻影響小米的全球競爭格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