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上海4月15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燁捷)近日,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心內科與重癥醫學科團隊、麻醉科團隊通力合作,在體外膜肺(ECMO)支持下,為一名2月齡持續性心動過速合并難治性心衰患兒成功實施希氏束旁旁道射頻消融術,突破低齡、低體重嬰兒心臟射頻手術禁區,創造生命奇跡。今天,心功能完全恢復后的患兒順利出院。
專家為園園做術后檢查。復旦兒科供圖
男寶園園(化名)于2025年元旦在浙江出生。2月底,園園出現頻繁咳嗽、吃奶減少癥狀,家屬起初誤以為是普通感冒。3月19日,園園因咳嗽癥狀加重伴吃奶量明顯下降,出現煩躁和呼吸困難后被送至當地醫院就診。檢查發現園園心率高達261次/分,醫生嘗試多次電復律和抗心律失常藥物,均未能恢復正常心律。
隨后,園園發生嚴重心衰,精神差、口唇蒼白、呼吸急促,需氣管插管機械通氣治療。危急關頭,當地醫院聯系復旦兒科支援。3月20日凌晨1時,經復旦兒科重癥醫學科陸國平主任組織線上會診,并派出重癥醫學科專業轉運團隊啟動跨省救援,當天上午園園轉入復旦兒科。下午園園出現血壓驟降,復旦兒科為其啟用體外膜肺(ECMO)支持,暫時穩定循環。但頑固性心律失常仍無法終止,治療陷入僵局。
專家在進行會診討論。復旦兒科供圖
經專家會診,園園唯一的救治希望就是在ECMO支持下進行射頻消融術。然而,患兒僅2月齡、體重5kg。根據術前預判,導致園園發作無休止心動過速的罪魁禍首緊鄰心臟傳導核心——希氏束,稍有不慎將導致永久性傳導阻滯。這類手術即便在成人期也具有高風險和低成功率的特點,而在僅5kg的孩子身上做“希氏束旁旁道”的手術更無報道先例。
手術現場。復旦兒科供圖
復旦兒科心內科副主任趙趣鳴聯合重癥醫學科副主任閆鋼風敲定精密手術方案。3月21日,園園被推進手術室。在ECMO維持血流穩定的前提下,專家們在有限的空間內進行精密標測,最終在不損傷正常傳導系統的前提下精準摧毀病灶。
目前園園的狀態已經和正常寶寶基本相同,心率已恢復到同年齡段寶寶的正常心率,心臟超聲顯示,之前明顯增大的心臟也已恢復正常。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心血管診療中心主任劉芳教授介紹,在ECMO支持下開展低齡低體重嬰兒心臟高危區域射頻消融手術,在國內外均屬于尖端技術,需要實施中心具有超強的重癥醫學科、心內科電生理專業和麻醉專業等多學科力量,“這是多學科合作的成果,兒科疑難重癥診療技術實現又一個突破”。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