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小卡片關注一下,記得星標!
我是槽三刀,一個喜歡吐槽的布衣青年!
“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這句話道盡了明哲保身的生存智慧。
本想著隨著主要負責人的免職,這件事情也該畫上了句號。
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
當地回應商戶損失賠償時,竟然聲稱“誰讓改的去問誰”,此番答復再次把三河推上了風口浪尖。
4月15日,三河的工作人員在回應南方都市報的記者時稱,有紙質文件才叫“決策”,現在沒有這個文件,并表示對賠償問題“不了解情況,會向領導反映”,最終拋出“誰讓你改的,你去問誰”的推諉之詞。
這一表態被輿論批評為“踢皮球式回應”,事件經媒體曝光后,引發全網熱議。
三刀認為,“誰讓改的去問誰”,這句話堪稱近年來最“硬氣”的“職場”宣言。
面對商戶關于賠償的追問,本該出面擔責的部門,卻擺出一副“事不關己”的姿態,將責任推給“具體執行者”。
這種行為,往輕里說是能力低下,往重里說則是對人民的“背叛”。
各部門存在的意義,本就是為群眾解決“找誰問、去哪辦”的難題,如今卻反其道而行之,用“踢皮球”的方式制造新的矛盾。
當然,更深層的問題在于,這種回應暴露出的是基層治理中的“責任真空”:當決策出臺時各部門爭著“唱主角”;當問題出現時卻搶著“當觀眾”。
這種“臺上發號施令,臺下甩鍋卸責”的做派,本質上是將公權力異化為個人“業績”的工具,而非服務百姓的手段。
除此之外,有些人聲稱的“沒有紙質文件就不是決策”,更是對自身職責的推諉。
也難怪網友會說:“連紅十字都敢改顏色的地方,甩起鍋來自然輕車熟路?!?/p>
借此機會,我想再聊聊三河的遮遮掩掩。
廊坊市的調查結果來得很快,“對三河市委主要負責人免職處理”的決定看似雷厲風行,卻在關鍵細節上選擇了“沉默是金”。
通報中始終未提及具體責任人姓名,對于“主要負責人”的模糊表述,再次讓百姓陷入了“究竟誰在擔責”的困惑。
這種“隔靴搔癢”式的問責,不僅無法安撫受損商戶,反而會引發更多質疑:
免職是否等同于“帶薪休假”? 沒有指名道姓的處理,是否在為責任人留退路?
還有,通報中對執法過程的違法性也是避而不談,對商戶損失的賠償問題語焉不詳,只強調“深刻反思”卻無實質整改措施。
眾所周知,三河的這場鬧劇,并非孤立事件。
從各地頻現的“統一招牌”,到“一刀切”的城市管理,本質上都是“權力任性”的不同表現。
因此,想要根治此類問題,必須打破“拍腦袋決策—亂作為執行—踢皮球問責”的惡性循環。
比如可以劃定權力邊界,讓“法無授權不可為”成為鐵律,杜絕用“導則”、“通知”等模糊文件干預市場。
三河的教訓提醒我們:當部門習慣了“踢皮球”、“和稀泥”,最終傷害的是只能是老百姓。
所以,只有讓每個當權者明白“權力越大,責任越重”,讓每一項決策都經得起法律與民意的檢驗。
才能讓“為人民服務”不再是掛在墻上的標語,而是刻在心里的準則。
請【點贊】,點【在看】,把文章【轉發】給您身邊的人,謝謝!
微信最近更新規則啦,只有星標這個公眾號的讀者,才能看到正常的內容更新。記得:點公眾號頭像圖標—點右上角“...”—點“設為星標”,這樣就不會錯過更新啦~
點擊上方小卡片關注一下,記得星標!
謹防失聯,可關注下面小號
鄭重聲明:
文章素材來自官方媒體,作為自媒體創作者,始終本著客觀、理性的態度進行時事的相關評論,無不良輿論引導。
此外,對于事件的真實性,自媒體創作者很難把控,所以也請大家理性閱讀。
另,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