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人蛋雞養殖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800年前的西周時代。
1974年,江蘇鎮江的句容縣,一支生產隊在浮山果園勞作時,無意中發現了一批西周古墓群,考古學家挖掘后,意外的發現了一罐雞蛋,個個飽滿,與現在的雞蛋無異。
舊時,鎮江的蛋雞一直處于傳統散養狀態,晚清以前,鎮江農村普遍以家庭為單位散養本地土雞(如黃羽雞、蘆花雞),規模小(每戶10~30只),主要供自家食用或集市交換,飼料來源依賴剩飯剩菜、谷物糠麩及田間昆蟲,無專用飼料。
蛋品作為副產品,部分通過行販收購,流入城鎮(如鎮江、揚州)市場或蛋行加工。
鎮江開辟為商埠后,城市逐步形成,對蛋類食品的需求越來越高。
正好最近新聞里播放,美國的所謂“對等關稅”政策,反而造成美國遭遇“蛋荒”,最近正在四處“求蛋”。
有一個朋友在后臺問我,鎮江的蛋雞養殖發展史,以及鎮江會遭遇“蛋荒”么?
我覺得這個問題蠻有趣的,找了一些資料。
01
鎮江蛋雞養殖的發展歷史與當地農業結構、市場需求及政策環境密切相關。從傳統散養到現代規模化養殖,蛋雞產業經歷了多個階段的演變。
在2025年《鎮江歷史名城研究論文集》里,我看到這樣一條信息:
清光緒三十一年(1895年),王丙星籌集資金兩萬銀元,在鎮江創辦同茂永蛋廠。不久又創辦同茂盛,專營制造及出口干基蛋白,沿江設收購雞蛋店鋪二十四處,出口商品行銷歐、美兩大市場,清廷特許專利經營。
隨著鎮江“同福祥”“同茂永”一批蛋行的興起,部分農戶開始擴大養殖規模(50~100只),專供蛋品收購。
鎮江的丹徒、諫壁等近郊出現小型養殖戶,采用半放養模式,白天田間覓食,夜間歸舍。
1930年代,江蘇省立鎮江蠶桑試驗場曾進行過一次品種改良,引入意大利來航雞,這種雞產蛋量高,耗料少,平養籠養均宜,但因農民接受度低,推廣有限。
意大利來航雞
民國時期,中國原有的茶葉、絲綢等傳統的出口業務受到嚴重英國、日本、印度等國的沖擊與挑戰,然而中國蛋品出口卻異軍突起,但這個發展,被日軍入侵給打斷了。
02
新中國成立后,1956年后,農村集體化運動中,家庭散養轉為生產隊統一經營,設立“副業組”集中養雞,每隊大約數百只左右,飼料以統購統銷的玉米、麩皮為主,蛋品按計劃上交供銷社,產量受政策限制。
1960年代,鎮江國營農場(如高資農場)嘗試機械化養雞,引進籠養設備,但因技術落后和飼料短缺,未能普及。
1980年代農村改革后,農戶重新獲得養殖自主權,專業養雞戶涌現,規模500-2000只,如丹徒辛豐鎮、句容后白鎮成為早期集中區。
鎮江市多種經營管理局推廣科學免疫程序(如新城疫疫苗),降低養殖雞的死亡率。隨著配合飼料(正大、希望等品牌)的普及,蛋雞的養殖周期縮短,產蛋率提升。
羅曼褐
1985年后,羅曼褐、海蘭褐等高產蛋雞品種從上海、南京引入,逐步替代土雞。
2000年后,隨著市民對食品安全的重視,環保、防疫要求趨嚴,規范化、標準化養殖是養殖戶們必走的道路,市場逐步讓散戶退出,從散養走向大型籠養,萬羽以上規模化雞場成為主流。
2001年,新區大港“大港東霞寺蛋雞養殖場”雞場存欄量達2.2萬羽,日產雞蛋1萬余只,場主是一對大學生夫婦,自育苗雞、自配飼料、自行防疫治病、自行銷售。
2008年,丹陽康樂農牧建成自動化蛋雞場,存欄10萬羽,采用層疊式籠養、自動集蛋系統。
2010年《江蘇省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條例》實施,推動養殖場向遠郊如丹徒榮炳、句容、揚中遷移。同時,隨著飼料成本上漲(豆粕依賴進口)和禽流感風險擠壓利潤,部分養殖場轉向綠殼蛋雞或有機認證雞蛋等特色品種。
在丹陽的埤城鎮胡橋村,東進家禽養殖專業合作社看中綠殼蛋雞的良好的市場效益和養殖前景,養殖兩萬羽綠殼蛋雞,雞蛋注冊“水晶山”牌的商標。
丹陽田園圣樹專業合作社生態園,利用桑葉料喂雞,蛋雞養殖規模已達1萬多只,年產蛋300萬-500萬枚。
在2011年,丹徒區高資街道,利用農民廢棄的秸稈建成生態發酵床,養殖近三千只綠殼蛋雞,既解決當地農民秸稈處理問題,又解決了建立生態養雞棚材料問題,同時減少了養殖成本,當地引為佳話。
2015年,句容市郭莊鎮引入“雞-肥-果”循環模式,蛋雞糞污發酵后用于葡萄種植。
2020年之后,鎮江的蛋雞養殖也向規模化、智能化方向發展。
華東地區規模最大的畜禽(蛋雞)養殖項目,句容市 · 靜慶生態養殖(江蘇)有限公司畜禽(蛋雞)養殖廠建成,養殖規模80萬羽,日產雞蛋 60萬枚。
揚中的大慶禽業養殖有限公司打造集環保、養殖于一體的智能化規模蛋雞場,讓4萬羽蛋雞住進了恒溫干凈的“智慧別墅”,雞蛋的年產量能突破2000噸。
鎮江的蛋雞養殖規模化進程晚于山東、河北等北方省份,2000年后才快速追趕。受地理局限,土地資源有限,養殖密度低于蘇北(如鹽城、徐州),但依托長三角市場優勢,發展勢頭正勁。
如今,鎮江既有大型蛋雞養殖基地,傳統散養“草雞蛋”仍受本地消費者青睞,“叮咚買菜”等電商平臺促進“鎮江草雞蛋”品牌化,形成高低端并存的市場結構。
對于鎮江在蛋業方面這么大的潛力,我有信心說,“蛋荒”?鎮江蛋,絕對不會荒。
點擊分享:
看這些鎮江記憶,卻已淹沒光陰里!
挖掘鎮江的文化,讓它成為鎮江的名片,
如感興趣,關注一下“鎮江風情”這個號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