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三河“市委主要負責人免職”的消息,讓很多網友很開心。
我也開心,也算出了口氣——上一篇批評三河胡作非為的文章,被“投訴刪除”了。
其實呢,領導被免職并不是處分,也不必然意味著領導會出事兒。理論上講,一個被免職的官員也可能高升。免掉原來的職務,才能就任更高的職務嘛。
不過官方通報中顯示——針對三河市“廣告牌禁用紅藍黑底色”等問題,媒體反映基本屬實……責成三河市委市政府深刻反思,汲取教訓,全面整改。這就說明這次免職對這位市委主要負責人有負面影響。
至于“市委主要負責人”是誰,一位行政法專家告訴頂端新聞說,應該是三河市委書記。之所以不指名道姓,是為了降低輿論壓力對“特定人士”的影響。他還認為,后續應有進一步的追責。
可以說,對于這位市委書記而言,不僅這次“顏se革命”功敗垂成,仕途也蒙上了陰影。
如果這位書記被追責而且仕途由此中斷,那么他大概創造了一種最蠢的“跌倒”方式——因為公然抵制紅色而跌倒。
對此,我是非常疑惑的。
第一個疑惑——
市委書記必然是智商情商極高的精明之人,而禁用紅色則愚蠢至極,精明與愚蠢是如何統一在一個人身上的呢?
禁用紅色背后極可能有特殊原因。紅色在中國具有特殊意義,是一種佩戴紅領巾的小學生都知道的特殊顏色。
折騰和統一招牌,在很多地方都發生過,這類權力任性不是什么新鮮事兒。大家早已見怪不怪,最多也就想到這背后可能有點利益輸送——如果更換招牌的業務由特定的公司承接的話。
但三河的行為明顯超越了經濟利益,因為它是禁止紅黑藍,推廣綠色,明顯是沖著顏色來的。網上流傳,當地官員說紅色讓人亢奮煩躁藍色庸俗等等,純粹胡說八道。即便庸俗,老百姓沒有庸俗的權利么?
第二個疑惑——
面對網上洶涌的輿情,三河方面若及時回應、道歉,輿論早就平息下去了。然而三河方面一直沒正面回應,導致輿論一直發酵,廊坊方面不得不出手。那位書記為何對更改顏色如此執著,愿意頂著輿論的壓力抵制紅色?
執著地干一件在外人看來很蠢的事兒,必然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這位書記認為干這件事兒能夠讓他有巨大的收益,很可能是一種超越了經濟利益的收益。
那是什么收益呢?應該是價值觀、理念方面的收益。如果不是這方面的收益,很難解釋這種執著與荒誕。
誰都不愿意為了錢而掉腦袋,但確實有人愿意因踐行自己的信念或信仰而掉腦袋。
為了某種理想信念愿意犧牲的人,在那些不認同這種理想信念的人看來,是荒唐、愚蠢的。
所以,只有某種理念才能將這位書記既“精明”又“愚蠢”解釋得通。
比如,有些人信奉風水,不惜把自己家的房子拆了重建。這在不信風水的人看來是荒誕愚蠢的,但在當事人看來這是不得不干的事兒。
然而,理念這玩意兒又是看不見摸不著的。
只要這位書記不公開說紅色會影響他的仕途之類的胡言亂語,那么他的禁用紅色就是一種“審美”。手中有權,推行自己的審美,是一種常見現象,似乎紀律和法律都不管。法律和紀律只能管他在推行這種審美過程中有沒有不法行為。如果沒腐敗行為,那么這位書記似乎就沒有多大事兒,就不會“跌倒”。
所以,盡管大家都覺得事兒很荒唐,但這位書記目前并沒受到處分。
至于那位行政法專家說的追責,如果人家在折騰招牌這事兒上沒有利益輸送而只是推廣審美,怎么追責呢?
我倒不關心這位書記的仕途,更想知道的是到底是什么理念什么力量驅使他在與北京一河之隔的地方干在外人看來極其荒唐愚蠢的事兒。
這可能是個不解之謎。
信仰理念這些東西的魔力,在于能夠驅使人義無反顧地行事。這種行事方式,換個角度說就是任性。任性如果沒有足夠的權力或力量支撐,就很難持續下去。
說到這里,所謂的蹊蹺或困惑也就煙消云散了——如果這位縣級市委書記因為“信念”跌倒,那么根本的原因應該是,他的“力量”還匹配不上自己的“信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