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美國傳出消息:特朗普政府通過美國商務部啟動了針對“進口半導體和半導體制造設備”和“藥品” 共232項條款調查。在“藥品”方面,調查涵蓋了所有美國進口藥品,包括成品仿制藥、原研藥、生產這些藥品的成分,以及關鍵藥用成分的進口情況。
根據外媒報道,調查結果將在270天內出爐。
雖然目前只是開展調查,但外界都認為,調查結論將賦予特朗普限制這些產品進口的實權。
關稅戰下,醫藥人的神經本就緊繃已久。有業內人士表示,該文件對藥品市場的沖擊有限,反而更像是向中國制藥行業發起沖鋒號角。
文件直接觸及到了原料藥企業的利益,該類企業主要就是原料藥、中間體、成品的出口。中國有超過90%的醫藥產品以及維生素類、氨基酸類等大宗原料藥向美國出口。此前,原料藥曾免于征收稅款,但現在情況可能會發生變化。
另一方面,征收高額關稅將直接提升產品成本,對依賴美國市場的中國CDMO企業而言,也無疑是巨大打擊。嚴重賦稅威脅下,一些跨國藥企制造業已經回流美國本土。4月10日,諾華還對外宣布:計劃在未來五年內斥資230億美元建造和擴建工廠。
中國CXO企業成為了這場政治博弈中最顯眼的靶子。
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文件提到的藥品調查,能切實影響到我國藥品市場嗎?業內人士基本保持樂觀態度。
以原料藥為例,原料藥是我國出口的重點產品,據中國海關數據,2024年,我國原料藥出口額429.8億美元,主要就是對美國出口,去年一年就達到了45.2億美元。一旦征收關稅,一些抗癌藥、心臟病藥物以及阿莫西林等產品及市場都將會受到影響。
美國是全球仿制藥處方量占比最高的國家,高達90%,但大型跨國藥企一般不生產過專利期的藥品。美國約30%的仿制藥藥品原料依賴從中國、印度進口,其中印度的70%原料藥依賴中國。
對仿制藥、原料藥開展調查,只能令美國醫藥短缺的情況雪上加霜,對美國本土醫藥市場百害而無一利。更何況,以授權“知識產權使用費”出海為主的國產的原研藥,雖然地緣政治影響下肯定也會影響“賣相”,但并不會太深。
據美國組織BIO最近的一項調查,近90%的美國生物制藥公司依賴進口原料藥來生產FDA批準的產品。如果對中國征收高額關稅,79%與中國簽訂合約的公司將受到極大影響。
有業內人士表示,最終不太可能向中國市場大面積加收藥品關稅。
一個現實問題是:美國短時間內建立不起來一個低成本制造體系。
中國CDMO,海外風險再升級
藥品高關稅對我國醫藥市場影響的直接風險很小,最重要的可能在藥品之外:海外的中國CXO企業業務面或會直接受到沖擊。
4月10日,諾華就正式對外宣布:計劃在未來五年內斥資230億美元建造和擴建工廠,產能主要覆蓋原料藥和生物制劑的原料藥,以及二次生產和包裝等,確保諾華從前依賴全球供應鏈生產的關鍵藥物,以后都能在美國生產。
這不是個例,同日,強生也同樣宣布今后四年內在美國的投資將增加25%,達到550億美元以上。今年3月,默沙東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達勒姆開設了一家價值約10億美元的新制藥工廠,并計劃到2028年在美投資80億美元;禮來宣布將投資至少270億美元在美國新建4個生產基地。
跨國藥企制造業已經回流美國,這對中國CDMO企業是個挑戰。
臨床前研究、臨床試驗管理的CRO業務并不涉及實物出口報關,因此直接受關稅沖擊較小。整體看,本就受地緣政治限制的中國CDMO企業,在美國市場的不確定性會更大。
值得一提的是,基因合成類CDMO在此前的核心設備限制下,反而相對平穩。如Illumina測序儀等核心設備受中美雙向禁令影響,轉為依賴國產替代,倒逼國內企業技術升級。
網傳的藥品“104%高關稅”更可能的是直接壓縮一些專注多肽、酶技術等,以原料藥、中間體等輸出實體的CDMO企業利潤空間。這部分的CDMO公司在海外的發展及業績。
在去年年報中,藥明康德美國地區仍然是主要收入來源,占總收入的64%,公司已經部署了美國的米德爾頓基地,將于2026年投產。屆時,該基地主要就是提供原料藥生產、口服制劑和無菌注射劑生產及包裝服務,就將會與美國本土制造業直面競爭。
去年藥明康德剛剛兌現了業績承諾,投資者能不能經受住新考驗,是個問題。
撰稿丨苗苗
編輯丨江蕓 賈亭
運營|霧紀
插圖|視覺中國
聲明:健識局原創內容,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