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信息來源:科普中國,江蘇網友@靖無止境
《小蝌蚪找媽媽》這篇課文,70-80后一代應該記憶猶新,當時小學課本上這篇文章,讓大家認識到了“蝌蚪”這種可愛的小東西。
在豫西南一帶,蝌蚪也被稱為“蛤蟆骨朵兒”,小時候每到春季,池塘里黑壓壓的一片,幾乎全是蝌蚪的身影。
但它們如何“找媽媽”的場面,我們卻一直沒看到過。
一、小蝌蚪真的會“找媽媽”嗎?
近期,網絡上有人發了一段“小蝌蚪找媽媽”的短視頻,一群蝌蚪圍著一條大鯽魚打轉,這難道就是它們“找媽媽”的場面?
小蝌蚪圍著鯽魚打轉 來源:江蘇網友@靖無止境
在小學課文中,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確實找到了魚類,但那條大魚告訴它們:我不是你們的媽媽。
如今,這群小蝌蚪難道又找錯了媽媽?
不少網友看后直言:小學課本誠不欺我,它們(蝌蚪)把這條魚當成了媽媽。
但真相真的是這樣嗎?
咱們小時候可能都被這個童話給“騙了”!
視頻里這群蝌蚪,壓根不是來找媽媽的,它們是來“開葷”的。仔細看那條鯽魚,已經一動不動,完全失去了活性,應該是剛死去一段時間。
這群蝌蚪,完全是來吃這條鯽魚的!
二、其實蝌蚪是一群“食肉動物”
這可能打破了很多人的想象,看似呆萌的蝌蚪,竟然用“童話中”的方式,來吃掉這條大鯽魚?
是的,你沒看錯。
剛孵化的蝌蚪確實以藻類為食,但體長超過1cm后,它們的食譜可能就會發生變化,如果水里游死魚等腐肉,它們就會一群群用上去,用嘴巴吸附在上面,一點點去啃食腐肉。
這種“開葷”的方式,看上去,是不是有點不太像我們印象中的蝌蚪。
據研究表明,某些種類的蝌蚪,在發育到3-4周時,消化系統中會出現未完全分解的魚鱗、小型水生昆蟲殘骸。
所以,蝌蚪也是一群“食肉動物”。
三、蝌蚪的牙齒很“鋒利”
說起吃肉,就要有牙齒,不少網友肯定不會相信,蝌蚪會有牙齒嗎?
答案是肯定的。
蝌蚪的牙齒叫唇齒,十分微小,一般人都看不到。但在光學顯微鏡下面看,它們的牙齒就像一根根的細針,十分鋒利就好比一排匕首。
這些唇齒很細,可以啃動魚肉甚至堅硬的魚鱗。除了有很細的牙齒外,蝌蚪的角質頜,就像一把尖頭的錘子,可以敲擊堅硬的食物。
蝌蚪的口、角質頜及唇齒 來源:科普中國
雖然沒有咱們理解的那種白森森的牙齒,但從上面可以看出,蝌蚪的唇齒很利。一只蝌蚪顯不出什么威力,但幾百只蝌蚪一起行動,就相當可怕了。
所以,一條鯽魚對一群蝌蚪來說,根本就不是事,它們能用嘴巴啃掉魚鱗,然后再去吃魚肉,可能過不了幾天時間,這條鯽魚就會被它們吃掉。
蝌蚪,是一個"機會主義者"——它們主要吃藻類、水草,當然也吃昆蟲幼蟲、小魚苗,甚至會同類相殘!
為了生存,水域中一些老弱病殘或病死的魚類,它們自然也不能放過。
所以當一群蝌蚪圍著一條魚打轉的時候,可別誤以為它們是在“找媽媽”,魚類可不是它們的媽媽,它們是要吃掉這條魚。
在池塘里,沒有“找媽媽”的童話,只有“活下去”的本能,大家別被眼前的假象給欺騙了,自然界的"萌"往往是一種生存策略而已。
當然,這群蝌蚪圍著一條大鯽魚啃食,看似打破了我們的想象,有點“殘忍”,實則是充當了清道夫的角色,讓生態更健康。
各位網友,你見過這種“小蝌蚪找媽媽”的場面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