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沙塵漸退,南方空氣質量逐步回歸清新
4月15日,廣東沿海一帶的天氣終于迎來階段性轉折。在偏東氣流的引導下,前幾日那場跨越大半個中國的沙塵過程正逐步走向尾聲。隨著大氣環流的調整以及自然沉降的進行,珠三角地區的空氣質量終于恢復,時隔三天重新步入良好水平。尤其是在廣州、佛山、深圳等城市,能見度明顯改善,街頭綠植仿佛也從蒙塵狀態中恢復了顏色。
按目前的趨勢發展,南方尚處于污染狀態的一些區域也將陸續清倉,預計到4月17日左右,連華南及四川盆地殘存的沙塵顆粒也將被徹底清掃。這也意味著,自內蒙古戈壁一路南下、最終抵達南海的這場萬里飛沙的旅程,終于可以正式畫上句號。盡管這場跨越式的沙塵天氣給不少地區帶來了空氣質量的短暫惡化,但也留下了諸多值得警惕與研究的現象,比如長江流域泥雨的出現、PM10爆表的極端數值等,在氣候變化背景下也再次敲響了天氣極端化的警鐘。
二、華北升溫迅猛晝夜溫差刷新紀錄,炎熱級大升溫開啟
與南方沙塵逐步散去相呼應的是北方的氣溫快速回升。由于西北干空氣主導,配合強烈陽光照射,干燥偏西氣流翻越燕山、太行山一線沖入華北平原后,變得更加干燥而灼熱。4月15日這天,華北不少地方不僅出現罕見的春季高溫,晝夜溫差更是突破常規,令人直呼早晚像冬天,中午像盛夏。
舉例來看,天津西青國家氣象站當日記錄的氣溫范圍是6.3℃至31.5℃,全天溫差達到了25.2度,打破了該站建站以來的單日最大溫差紀錄(原紀錄為1952年5月21日的24.5度)。同一時間,北京、石家莊的最高氣溫也分別達到31.5℃和31℃,成為2025年以來首次突破30℃大關的代表性城市。
預計在接下來的幾天,華北的升溫態勢還會繼續攀升,部分地區有望挑戰35℃以上的高溫,白天幾乎可以短袖出門,甚至有人已經提前開啟空調。而與此同時,早晚的低溫仍保持在10℃以下,容易讓人因穿衣不當而感冒或中暑,需注意及時增減衣物,特別是老人、小孩和體質偏弱的人群,更要注意防范冷熱交替的健康風險。
三、前汛期暴雨即將登場,強對流天氣需高度警惕
與此同時,全國大氣環流仍在悄然重塑。隨著南支槽和高原槽相繼逼近并活躍起來,副熱帶高壓開始逐漸增強,西南急流也有了明顯加速的跡象,并逐步在南方上空形成一條清晰的切變線。更值得注意的是,南亞季風的建立跡象已經隱約可見,這也為接下來南方水汽的強勢輸送打下了基礎。
從4月16日起,貴州、江南以及華南大部將迎來較為連貫的降水過程,預計小到中雨將成為主旋律,局地還會出現大雨或暴雨天氣,強度和范圍都呈現上升趨勢。進入18日至19日,降水過程將進一步發展深化,江南、華南北部和東部、以及貴州等地將迎來中到大雨,部分地區有望出現暴雨級別的集中降水,期間不排除短時強降水、雷暴大風乃至冰雹等強對流天氣的出現。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20日至24日這一階段,西南地區東部、江漢、江淮、江南、華南等地的降水將進入又一輪活躍期,整體雨量明顯高于常年同期,華南部分地區的累計降水量甚至可能超過一倍。加上氣溫升高和西南急流的進一步活躍,大氣能量積蓄迅速,在這種條件下強對流天氣將變得更加劇烈且頻繁。氣象部門提示,南方不少地區已經出現進入前汛期的早期信號,未來一段時間需重點關注山洪、滑坡、城市內澇等次生災害的風險。前汛期到來之際,天氣最為復雜多變。出行在外,不妨多關注一下最新的氣象預報,及時做好防曬、防雨防雷暴等準備措施,才能更從容地應對這接連不斷的天氣變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