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特朗普宣布對全球130多個國家加征“對等關稅”后,白宮的電話就響個不停——
美國企業高管求饒、盟友國家討價還價,連共和黨議員都來施壓。面對這場“全球電話轟炸”,特朗普卻始終惦記著一個沒打來的電話——中國的電話。
特朗普
然而,這場“關稅大戲”中最刺眼的一條談判條件,卻明晃晃地指向了中國:“承諾阻止中國利用第三國轉運商品至美國”。這條看似針對轉口貿易的條款,實則是美國想借盟友之手對中國“圍追堵截”,但結果呢?特朗普的算盤打得響,現實卻狠狠甩了他一巴掌。
美國開出的條件看似“誠意滿滿”,但細品全是陷阱:
- 買美國天然氣、降關稅、減稅(老套路);
- 封殺中國轉口貿易(新殺招)。
這條“中國條款”直指中國通過越南、墨西哥等國的“洗產地”操作。但問題來了:美國海關查得過來嗎?
美國海關僅有5萬名員工,還要分心查芬太尼、攔非法移民,連4月11日系統崩潰宕機10小時都修不過來。
東南亞國家更不買賬:越南、馬來西亞靠轉口貿易躺著賺差價,特朗普想斷人財路?“中國商品繞道,我們賺傭金,美國消費者買單,三贏的事憑啥配合你?”
特朗普一邊吹噓“75國求豁免”,一邊暗戳戳點名中國:“我們等他們的電話!”
但北京的態度很明確:“要談可以,先放下關稅大棒。”
中美的“硬碰硬”已讓貿易幾乎歸零:
- 美國對華關稅飆至145%,中國反制至125%;
- 中國對美出口占比從19.2%降至14.7%,東盟、一帶一路國家成新主場;
- 美國車企卻快扛不住了:奧迪暫停向美交貨,福特、通用股價暴跌,工廠裁員停產。
就連特朗普最愛的“美國制造”也露了餡——沒有一輛車能完全脫離中國供應鏈。
美國汽車政策委員會主席直言:“所有零部件都來自美國?童話故事!”
特朗普的關稅戰看似氣勢洶洶,實則外強中干:
- 盟友反水:歐盟只談“技術調整”,日本要求松綁半導體管制,德國媒體嘲諷“壞美國,好中國”;
- 內部崩盤:共和黨議員痛批“關稅摧毀農業”,標普下調美國經濟增長預期,通脹壓力加劇;
- 中國破局:一邊用稀土管制、數字絲綢之路“去美元化”,一邊靠內需和一帶一路對沖沖擊。
正如耶魯經濟學家羅奇所說:“美國不再是解決方案,而是問題本身。”
面對特朗普的“電話施壓”,中國早就亮明態度:
- “要打便打”:商務部同步加征關稅,半導體、稀土反制直擊美國命門;
- “團結可團結的力量”:消博會吸引70國4100品牌,綠地集團轉戰“一帶一路”,東盟成最大貿易伙伴;
- “以靜制動”:北美車企停產、美國港口擁堵、通脹數據飆升……著急的是白宮,不是中南海。
正如商務部發言人所說:“平等互利的全球化,終將戰勝單邊霸凌的圍墻。”
特朗普的“關稅霸權”看似來勢洶洶,實則是一場注定失敗的戰略豪賭——供應鏈不會說謊,市場不會等待,中國更不會低頭。
當美國車企停產、港口癱瘓、通脹高企時,特朗普或許會明白:電話可以不打,但尊重,必須自己掙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