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戰中大力施壓賣石油:美國還怎么拿捏中東諸國!
作者:黃埔少俠 2025年4月15日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第二任期以“關稅大棒”重塑全球貿易秩序,中東作為石油美元體系的核心區域,本應是美國鞏固霸權的關鍵棋子。然而,這場貿易戰中,美國既想通過頁巖油搶占中東能源市場份額,又要求中東維持石油美元地位,更以關稅施壓迫使后者屈從。這種自相矛盾的戰略,正讓美國陷入“既要、又要、還要”的困局,而中東諸國則悄然轉身,以“去美元化”和能源轉型為籌碼,挑戰美國霸權邏輯。
一、頁巖油與石油美元:美國的戰略悖論
特朗普政府自上臺以來,將“能源主導”作為核心戰略,通過放松監管、稅收優惠等政策推動頁巖油產業擴張。2024年美國石油日產量突破1300萬桶,創歷史新高,其出口已威脅到中東傳統市場份額。然而,頁巖油的生產成本遠高于中東產油國,若國際油價跌破60美元/桶,半數美國頁巖企業將面臨生存危機。諷刺的是,特朗普為抑制國內通脹,竟公開宣稱“希望油價跌至50美元”,此舉直接打擊了支持其競選的核心能源集團利益,引發頁巖油行業強烈反彈。得克薩斯州頁巖商疾呼:“過去十年我們為美國創造就業、改善貿易逆差,如今政府卻親手摧毀這一切!”
更致命的是,美國試圖以石油美元體系捆綁中東的企圖正遭遇結構性瓦解。特朗普對中東國家加征10%-41%的關稅(敘利亞、伊拉克等國稅率最高),卻豁免油氣進口,表面是維護石油貿易,實則為頁巖油爭奪定價權鋪路。然而,這種“分而治之”的策略適得其反:OPEC+(石油輸出國組織及其盟友)在4月初宣布日均增產41.1萬桶,遠超市場預期,導致國際油價暴跌12%,直接刺破美國頁巖油盈虧平衡線。沙特甚至計劃構建“綠色能源橋”,向歐洲出口氫能,試圖擺脫對石油美元的單一依賴。美國既要壓低油價緩解通脹,又要維系頁巖油產業生存,還要中東維持美元結算,這種“三角難題”已讓戰略天平失衡。
二、中東的“去美元化”突圍與戰略對沖
面對美國施壓,中東國家并未坐以待斃,而是以三大策略重構地緣經濟格局:
1. 能源轉型對沖石油風險:沙特ACWA Power公司在中國投資300億美元開發可再生能源,阿聯酋則瞄準綠色氫能樞紐定位,試圖將能源優勢從原油轉向新能源。這種轉型不僅規避了美國頁巖油競爭,更通過與中國合作嵌入全球清潔能源供應鏈,削弱了傳統石油美元體系的必要性。
2. 多元化結算瓦解美元霸權:中東國家加速推進人民幣石油結算,2022年伊朗已通過比特幣挖礦規避制裁,而沙特與中國的石油貿易中人民幣占比持續上升。這種“去美元化”趨勢因特朗普關稅戰進一步加速——當美國對盟友揮舞關稅大棒時,中東意識到過度依賴美元的脆弱性。
3. 地緣政治“騎墻術”:阿拉伯精英普遍認為“美國世紀已終結”,轉而將中國視為“全村的希望”。半島電視臺等主流媒體頻繁邀請中國學者解讀中美博弈,沙特學者更直言:“一帶一路”讓阿拉伯人第一次觸摸到現代化可能性。這種認知轉變促使中東在中美間保持動態平衡,既維持與美軍事同盟,又深化對華經濟融合。
三、關稅戰反噬:美國霸權邏輯的黃昏
特朗普的關稅戰本欲強化美國對中東控制,卻暴露了霸權體系的根本矛盾:
- 美元信用危機:關稅戰迫使各國尋求非美元結算,IMF數據顯示美元在全球外匯儲備占比已從62%降至59%,而中東能源轉型將進一步削弱石油美元根基。
- 頁巖油產業潰退:OPEC+增產與關稅推高生產成本的雙重打擊下,美國頁巖油日產量可能下降超100萬桶,所謂“能源主導”淪為泡影。
- 中東離心力加劇:阿聯酋、沙特對華投資表明,中東正將資本與技術合作轉向東方。ACWA Power首席執行官馬可·阿塞利的表態極具象征意義:“我們的業務布局避開了北美,關稅戰對我們影響有限”。
歷史總是充滿反諷:美國曾憑借石油美元將中東納入霸權體系,而今卻因貪婪的“全都要”策略,親手催化了該體系的解體。中東國家在關稅戰亂局中看清了一個真相——依附美國單一霸權已非最優解,唯有擁抱多極秩序、構建自主發展路徑,方能破解百年困局。當沙特將目光投向氫能,當阿聯酋資本涌向“一帶一路”,美國手中那張“石油牌”,正逐漸褪去魔力。
2025年4月15日
?友情提醒:黃埔少俠歡迎各位留下觀點和看法,歡迎各位關注、點贊、分享和評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