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5日,我們迎來第十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在數字化浪潮洶涌澎湃的當下,網絡安全已然成為國家安全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與每個人的生活緊密相連。為提升大家的網絡安全意識,普及相關知識,東哥在此介紹一些網絡安全要點。
網絡安全,數字時代的無形盾牌
網絡安全,是指通過技術、管理和法律手段,保護網絡系統、數據及用戶免受攻擊、破壞或非法訪問的能力。它如同無形的盾牌,守衛著我們的個人信息、企業機密乃至國家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安全。
網絡安全涵蓋五大方面
數據安全:防止數據泄露、篡改或丟失(如個人隱私、企業商業機密)。
系統安全:保障網絡設備、服務器等硬件和軟件平穩運行(如防范黑客攻擊)。
內容安全:打擊網絡謠言、虛假信息和非法內容傳播(如網絡詐騙、煽動性言論)。
應用安全:確保各類應用程序合法合規使用(如防范惡意軟件、釣魚鏈接)。
基礎設施安全:守護電力、通信、金融等關鍵領域網絡系統(如電網、銀行系統)。
網絡安全,國家安全的戰略要地
筑牢網絡安全防線,是實現網絡強國的必由之路。
網絡安全已成為繼陸、海、空、天之后的“第五疆域”。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經濟社會的穩定運行,更沒有國家的長治久安。網絡安全,是數字時代的“生存命脈”。
經濟命脈依賴網絡:金融、能源、交通等領域高度網絡化,一旦遭攻擊可能引發社會癱瘓。
數據成為戰略資源:公民信息、地理數據等被竊取可能威脅國家主權。
網絡空間成新戰場:境外勢力通過網絡滲透、輿論操控危害社會穩定。
沒有網絡安全,國家安全如同“無鎖之門”,隨時面臨風險。
網絡安全,看不見的“數字戰場”
關鍵領域攻擊:針對能源、金融、交通等系統的黑客入侵、病毒傳播、勒索軟件等網絡攻擊,會破壞系統安全并可能引發連鎖反應。
數據安全危機:非法竊取個人信息,倒賣企業商業機密,泄露國家重要數據。
新型網絡犯罪:AI換臉詐騙、釣魚WiFi、數字貨幣洗錢等手法不斷翻新,嚴重侵害群眾利益。
信息滲透破壞:境外勢力利用社交媒體散布不實信息,煽動社會對立,制造社會恐慌,危害社會穩定。
網絡安全,不可觸碰的法律紅線
違法者將面臨罰款、停業整頓甚至刑事責任。
禁止行為:非法侵入他人網絡、傳播病毒、竊取數據。
《刑法》第285條 違反國家規定,侵入國家事務、國防建設、尖端科學技術領域的計算機信息系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提供專門用于侵入、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的程序、工具,或者明知他人實施侵入、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的違法犯罪行為而為其提供程序、工具,情節嚴重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刑法》第286條 違反國家規定,對計算機信息系統功能進行刪除、修改、增加、干擾,造成計算機信息系統不能正常運行,后果嚴重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故意制作、傳播計算機病毒等破壞性程序,影響計算機系統正常運行,后果嚴重的,依照第一款的規定處罰。
《刑法》第287條 利用計算機實施金融詐騙、盜竊、貪污、挪用公款、竊取國家秘密或者其他犯罪的,依照本法有關規定定罪處罰。
《刑法》第287條之一 利用信息網絡實施下列行為之一,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
(一)設立用于實施詐騙、傳授犯罪方法、制作或者銷售違禁物品、管制物品等違法犯罪活動的網站、通訊群組的;
(二)發布有關制作或者銷售毒品、槍支、淫穢物品等違禁物品、管制物品或者其他違法犯罪信息的;
(三)為實施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發布信息的。
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第一款的規定處罰。
有前兩款行為,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刑法》第287條之二 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網絡實施犯罪,為其犯罪提供互聯網接入、服務器托管、網絡存儲、通訊傳輸等技術支持,或者提供廣告推廣、支付結算等幫助,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
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第一款的規定處罰。
有前兩款行為,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因篇幅限制,作部分刪減)
企業責任:需制定應急預案,發生數據泄露須立即報告。
《網絡安全法》第21條 國家實行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制度。網絡運營者應當按照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制度的要求,履行下列安全保護義務,保障網絡免受干擾、破壞或者未經授權的訪問,防止網絡數據泄露或者被竊取、篡改:
(一)制定內部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確定網絡安全負責人,落實網絡安全保護責任;
(二)采取防范計算機病毒和網絡攻擊、網絡侵入等危害網絡安全行為的技術措施;
(三)采取監測、記錄網絡運行狀態、網絡安全事件的技術措施,并按照規定留存相關的網絡日志不少于六個月;
(四)采取數據分類、重要數據備份和加密等措施;
(五)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義務。
《網絡安全法》第25條 網絡運營者應當制定網絡安全事件應急預案,及時處置系統漏洞、計算機病毒、網絡攻擊、網絡侵入等安全風險;在發生危害網絡安全的事件時,立即啟動應急預案,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并按照規定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
公民義務:不得利用網絡從事危害國家安全的活動。
《國家安全法》第77條 公民和組織應當履行下列維護國家安全的義務:
(一)遵守憲法、法律法規關于國家安全的有關規定;
(二)及時報告危害國家安全活動的線索;
(三)如實提供所知悉的涉及危害國家安全活動的證據;
(四)為國家安全工作提供便利條件或者其他協助;
(五)向國家安全機關、公安機關和有關軍事機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協助;
(六)保守所知悉的國家秘密;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義務。
任何個人和組織不得有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不得向危害國家安全的個人或者組織提供任何資助或者協助。
網絡安全,你我都是“守門人”
公民日常需做到:
個人信息保護:筑牢隱私防線
● 在注冊各類網絡賬號時,務必謹慎填寫個人信息,能不填的盡量不填,能使用昵稱代替真實姓名的就用昵稱。
● 對于來路不明的網站和APP,堅決不隨意提供個人信息。
● 收到陌生的好友請求和信息時,要保持高度警惕,切勿輕易點擊不明鏈接或下載未知附件。
● 快遞單、車票、機票等包含個人敏感信息的物品,使用后要及時銷毀,避免信息被他人獲取。
防范網絡詐騙:捂住“錢袋子”
● 不輕信。不要輕信來歷不明的電話和手機短信,要及時掛掉電話,不回復手機短信,不給不法分子進一步布設圈套的機會。
● 不透露。不因貪圖小利而受不法分子的誘惑,絕不向對方透露自己及家人的敏感信息,如有疑問,可撥打110求助咨詢,或向親友、熟人核實。
● 不轉賬。決不向陌生人匯款、轉賬,如有必要在匯款、轉賬前,要再三核實對方的信息。
● 及時報案。萬一上當受騙或聽到親戚朋友被騙,要立即撥打110向公安機關報案。
安全使用公共網絡:避免隱私泄露
● 在使用公共網絡時,盡量避免進行網銀交易、登錄重要賬號等敏感操作。
● 如必須使用,建議使用手機流量,或者選擇正規、有密碼保護的公共WiFi ,防止被他人破解。
● 手機建議關閉自動搜索連接WiFi的功能,避免不自覺連接上釣魚WiFi,連接的WiFi如自動彈出廣告頁面時,應及時關閉。
加強密碼管理:賬號加“安全鎖”
● 為不同的賬號設置不同的密碼,避免一個密碼走天下。
● 不要使用簡單密碼,如生日、電話號碼、123456或111111等容易被猜測的密碼。
● 養成定期更換密碼的好習慣,增加賬號的安全性。
提高網絡素養:做文明理性的網民
● 學會辨別網絡信息真偽,不盲目跟風傳播未經證實的信息,避免成為謠言的傳播者。
● 尊重他人隱私,不隨意轉發或評論涉及他人隱私的內容。
● 當發現網絡謠言、非法鏈接、不良信息時,要及時向相關部門舉報。
網絡安全無小事,國家安全靠大家。國家安全,你我同行;網絡防線,始于指尖。從每一個密碼的設置、每一條信息的甄別做起,共同織密網絡“防護網”,為國家安全貢獻平凡而堅實的力量!
來源:公安部網安局 網信廣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