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先搭框架,再填細節
新手入門,先通讀哲學史,按照時間順序梳理脈絡。從古希臘到后現代,哲學史分為哪幾個階段,每個階段有哪些哲學家,核心觀點是什么,不同階段的思維如何演進。你會發現每個時代都在回應前人的困惑,又為未來埋下伏筆。
搭建框架是建立整體認知的方式,將碎片理論整合在一張思想地圖中,你便找到了打開哲學大門的鑰匙。
②畫邏輯思維導圖
羅列概念中的關鍵要素,然后用箭頭串聯邏輯,使各個元素形成一個整體。通過繪制邏輯思維導圖,你的思路也會越來越清晰。
③學習推理過程
哲學最迷人的地方,就在于它總是在不斷追問。千萬不要把哲學當作人生標準答案的集合。柏拉圖用“洞穴寓言”質問真實;笛卡爾懷疑一切、得出“我思故我在”。哲學家提供的是一套思維工具,旨在探究”思維如何思維”的過程。
你要學習的正是哲學家對理論的推理過程。搞清楚他們如何得出這個結論, 理解反思的過程遠比得出結論更有意義。
④警惕金句陷阱
哲學家箴言如果脫離了語境和思想歷史背景,便容易成為誤讀的陷阱。比如維特根斯坦說“凡是不可說的,我們必須保持沉默”,若斷章取義,可能會認為他說人要閉嘴,要少說話多做事。但其實,他所謂的“不可說的”是指不能被精準的邏輯語言(而非日常語言)表達的內容,比如人生意義、審美情感等,這些內容只能是靠人自己體悟。
因此,當我們遇到震撼心靈的句子時,不妨追溯它的來處,站在歷史的角度,從思想地圖中去把握,才能達到精準理解。
⑤學進去不要陷進去,學會適當放棄
對普通大眾來說,學習哲學并不是為了做學術研究,而是為了培養思考力。因此,學哲學既要能“學進去”也要能“走出來”,千萬不要“陷進去”。沒有專業的駕馭能力,這些拗口的術語可能會讓你走火入魔,把你引向更大的深淵。
不要把哲學想象的那么難,重要的是找到正確的方法。如果你想系統學習西方哲學史,你推薦這套《哲學100問》。
梳理2500年西方哲學史脈絡
精講69位哲學家思想精髓
闡述20大哲學流派核心邏輯
配備155張思維導圖
希望借此打開哲學大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