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魚兒
日本對于米價上漲,日本政府部門顯得有些動作遲緩,手足無措。
近日,日本農林水產省對日本全國約1000多家店鋪米價進行調查,并于4月14日發布統計數據。
數據顯示,截至4月6日的一周內,日本市場上一袋5公斤裝大米均價為4214日元,約合215元人民幣,連續14周創新高。此價格約為去年同期的兩倍,是該部門開始統計這一數據以來最高水平。
這個數據意味著,自進入2025年以來,日本民眾的糧袋子就一天比一天窘迫。
其實自2024年夏季以來,受極端高溫致大米歉收等因素影響,日本大米價格就開始持續上漲。去年8月,氣象部門發布日本東部太平洋南海海槽發生大地震可能性增高的警示,更是引發日本民眾囤積大米,一度出現“大米荒”。
面對基本食物的價格上漲,日本政府能做的動作不多。
去年夏季,大阪就曾經呼吁農林水產省投放政府儲備大米,以緩解“米荒”并平抑高昂米價。但農林水產省以投放儲備米恐對大米流通造成影響為由,拒絕這一要求。直到2025年3月,日本政府才通過兩批拍賣,向市場投放21萬噸儲備米,通過中標企業向市場投放。
在日本共同社近日的輿論調查中,對于政府投放儲備米的舉措,81.3%的受訪者認為“太慢”或“相對較慢”。
不論怎樣,隨著儲備米的投放疊加新米的上市,日本“米荒”的現象得以緩解,但吊詭的是,米價漲勢仍未得到有效遏制。
這可能是因為,儲備米的價格并不比普通大米便宜。日本廣播協會分析稱,儲備米看起來較普通米便宜,但加上消費稅和運輸成本等費用后,實際價格可能會更高。
因此,儲備米緩解了供應問題,卻沒有緩解價格問題。
之后,日本政府的手段顯得更加匱乏。農林水產省宣布,將于本月晚些時候拍賣第三批儲備米,數量為10萬噸,并計劃在7月前每月都向市場投放。
數據顯示,2024年日本大米消耗量約在700萬噸左右。粗略計算,從3月到7月日本政府投放的31萬噸大米,僅為日本民眾半個月的消耗,很難起到調控物價的作用。
實際上,截至2024年6月底,日本政府儲備米的總量,也只有91萬噸。
此外,日本政府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大米批發商和零售商身上。
4月14日,農林水產省召集大米批發商、零售商等相關方舉行會議,農林水產大臣江藤拓在會上說,當前日本米價處于“極其異常”狀態,呼吁相關方采取措施降低米價。
但很顯然,指望逐利的商家能主動放棄囤貨牟利,并不是一個十分明智的破題選擇。
日本上演“瘋狂的大米”,折射了日本國內基本戰略物資生產和儲備的匱乏,使得其在遭遇重大民生問題時,顯得動作緩慢且效率低下,對于所有推崇“小政府”的國家和地區來說,這都是一次敲響的警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