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山醫院心內科的全力支持下,喀什地區第二人民醫院近日成功完成新疆南部地區首例經皮腎動脈交感神經消融術(RDN),標志著該地區高血壓治療技術邁入新臺階。
此次手術由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葛均波遠程連線指導,中山醫院副院長、心內科副主任錢菊英赴喀什主刀,中山醫院援疆專家、喀什二院心內科主任龐暘教授全程協調推進,展現了中山醫院"組團式"援疆的立體化幫扶模式。
院士遠程護航,院長一線主刀彰顯援疆決心
手術當日,葛均波院士通過實時影像傳輸系統全程參與,對病例選擇、消融策略及圍手術期管理等關鍵環節給予建議。“RDN技術需要精準定位和操作,喀什二院團隊在短時間內掌握了核心技術要點,體現了援疆工作的扎實成效。”
錢菊英院長則親自操刀,帶領喀什二院心內科團隊完成手術。患者為一名66歲的維吾爾族女性,既往有20余年高血壓病史且藥物控制不理想,口服四種降壓藥物后血壓仍高達180/100mmhg。術后患者血壓顯著下降,未出現并發癥。“中山醫院不僅帶來技術,更傳遞了‘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錢菊英說,“我們將繼續推動喀什二院心內科成為南疆心血管診療高地。”
援疆專家架橋梁,頂尖技術落地邊疆
援疆以來,龐暘系統性地將中山醫院先進管理經驗和診療規范引入南疆。此次RDN技術的成功開展,正是他針對當地高血壓高發、難治性患者多的特點,精準對接后方資源的重要成果。
"從設備調試、病例篩選到團隊培訓,龐暘搭建了完整的技術落地路徑。"錢菊英表示。手術前,龐暘帶領當地醫護團隊完成了為期1個月的前期準備,包括高血壓病人篩查、RDN理論知識培訓及開展模擬操作訓練等。
頂尖技術下沉,"1+1+N"幫扶機制顯成效
RDN術是一種針對難治性高血壓的微創介入治療技術,通過消融腎動脈周圍交感神經以降低血壓,為藥物控制不佳的患者提供新選擇。然而,受限于技術難度和設備條件,該技術此前在新疆南部地區尚未開展。喀什作為南疆醫療中心,高血壓患病率居高不下,部分患者因經濟條件、用藥依從性差等因素面臨治療困境。
中山醫院心內科長期關注邊疆醫療發展,自與喀什二院建立對口幫扶關系以來,通過創新的"1名援疆主任+1個后方團隊+N項技術"幫扶模式,幫助其心內科在冠心病、心律失常等介入領域取得突破,開展了多項新技術。此次RDN手術的開展,是中山醫院將“上海經驗”轉化為“喀什實踐”的又一里程碑。
“造血式”幫扶提升邊疆醫療自主能力
中山醫院的援疆工作注重“授人以漁”。除手術帶教外,錢菊英還圍繞RDN的適應證評估、圍術期管理等開展專題培訓,并協助喀什二院制定標準化流程。心內科一病區阿布力米提主任感慨:“從依賴外援到獨立操作,我們的團隊在中山醫院指導下實現了質的飛躍。”
此次手術的完成,標志著中山醫院援疆工作從"單項技術幫扶"邁向"學科整體提升"的新階段。正如龐暘所說:"我們的目標是把這里建成輻射南疆地區的心血管診療高地,讓更多‘首例’變成‘常規’。"
滬喀攜手再啟新程,書寫情誼新篇章
第十一批上海援疆隊領隊、喀什二院院長陳尉華表示:RDN技術的成功落地是醫院貫徹"健康中國""鄉村振興"戰略的縮影。在手術開展之際,喀什二院與中山醫院錢菊英教授正式簽約成立"錢菊英專家工作室",這是滬喀醫療合作深化的又一重要舉措。陳尉華表示:"專家工作室的成立,將實現從'技術幫扶'到'品牌共建'的升級,讓上海優質醫療資源在喀什扎根。"
未來,雙方將通過5G遠程醫療、人工智能輔助診斷等手段,進一步縮小邊疆與發達地區的醫療差距。錢菊英表示:"工作室將重點培養本地介入人才團隊,計劃每年開展2-3項新技術,讓'上海標準'成為'喀什常規'。"葛均波強調:"援疆不是簡單'輸血',要通過多批援疆專家,把診療規范、科研思維和質量管理體系留在當地。"
此次手術的完成和專家工作室的成立,不僅為南疆高血壓患者帶來福音,更彰顯了中山醫院作為國家醫學中心的使命擔當。在滬喀兩地的緊密協作下,更多"首例"技術將惠及邊疆群眾,繪就健康中國的溫暖底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