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地圖將南海部分海域,改為所謂“西菲律賓海”的行為,跟美國強行把墨西哥灣改為美國灣一樣,本質上是文化霸權的強盜邏輯。
剛剛我們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回應了一件跟南海命名權有關的事情。有記者提問說,菲律賓西部水域在谷歌地圖上的名稱,顯示為“西菲律賓海”,而此前顯示的名稱為南海。菲律賓的發言人歡迎這一舉措,稱這將幫助菲律賓保護主權。請問中方對于谷歌地圖的這一改變有何回應?
主持外交部例行記者會的是發言人林劍,他對此簡短的強調了一句話,南海一直是國際社會公認的通用地名,為世界各國及聯合國等國際組織廣泛接受。
正如發言人所說,南海自古以來就是這個名字,西方對于這個名字的稱呼,一般是南海或者“南中國海”。南海的名稱最早可追溯至中國古代地理文獻。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漢朝典籍中,已有對南海諸島的記錄,如《漢書·地理志》將南海稱為“漲海”,指其波濤壯闊的自然特征。
至于西方使用“南中國海”的稱呼,則是從16世紀大航海時代開始的,當時的西方航海家,普遍使用“南中國海”標注這片海域,這一名稱被國際航海圖冊、地理研究機構及聯合國文件長期采用,成為國際社會公認的通用地名。
這也是為什么,中國外交部對于谷歌地圖和菲律賓的小心思,并不那么在意。因為南海這個名字的共識,已經深入全球各個領域數百年,并不是谷歌搞一些小操作就能抹平的。
相比之下我們更需要關注,美國和菲律賓把南海部分海域,改名為所謂“西菲律賓海”,所進行的認知戰。
菲律賓自2012年起推動“西菲律賓海”命名運動,耗資2.3億美元,試圖將黃巖島等爭議海域納入其主權范圍。美國方面自從推動重返亞太戰略以來,也開始刻意使用“西菲律賓海”稱謂,試圖通過美國的全球影響力,重塑公眾對南海的認知。
谷歌地圖如今更改標注,直接呼應了菲方長期主張,被菲武裝部隊稱為“國家主權的勝利” 。
名字的改變不僅意味著,美國和菲律賓企圖重塑南海的國際認知,更為重要的是,這是對我主權的嚴重侵害。因為菲律賓劃分的所謂“西菲律賓海”,包含了我國固有領土黃巖島。
黃巖島位于南海地區的戰略要沖,是非常重要的前哨基地,我們不難判斷,美菲推動“西菲律賓海”的認知戰,目的就是要把黃巖島徹底變成菲律賓的“領土”,在輿論上給我方制造壓力。
就在4月14日,菲律賓海警船還在黃巖島附近海域,危險接近我海警中南艦,妄圖“碰瓷”擺拍,炮制抹黑我方的虛假敘事。在我海警的專業規范操作下,菲律賓的企圖沒有得逞。
這些事件都在提醒我們,南海局勢的高壓態勢將會一直持續,我們不能放松警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