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特朗普在本月初開始大打關稅戰后,其一系列操作,已經讓昔日美國的傳統盟友極度深感不安了。
究其原因,正是因為特朗普這次揮舞關稅大棒的姿態,基本上是不分敵我的無差別攻擊,哪怕是一直為美國鞍前馬后的日本,都沒能幸免更沒有躲過一劫。
按照特朗普所謂的“對等關稅”政策,美國將會對日本商品征收24%的關稅,這還不算完,特朗普還為日本準備了一盤“超級大餐”,那就是高達25%的汽車關稅,
要知道,汽車是日本經濟的支柱產業,而美國更是日本汽車的最大出口市場,根據統計,僅汽車出口這一項,就占日本整體對美出口的28%,也就是四分之一還要多。
對于向日本征收高額汽車關稅,特朗普給出的理由很簡單也很直接,那就是“日本賣給美國的汽車太多了”。
而美國對待日本的這種做法,讓日本徹底崩潰了。
就在不久前,日本首相石破茂還去美國見過特朗普,用石破茂的話來說就是,兩人談的還不錯,同時,石破茂也自認為這些年來對美國“忠心耿耿”,各種在美投資更是比其他國家多上幾倍,因此,在關稅大戰之前,日本大部分人都認為,日本與美國“交情匪淺”,定然會被單獨優待。
結果,特朗普不僅用實際行動給日本狠狠地上了一課,還多次出言譏諷,先是稱日本派來求他降低關稅的“人很多”,又說“我們保衛他們(指日本),但他們卻什么都不干”。
既沒有被單獨優待,還被公開羞辱,這就讓日本極為憋屈,石破茂甚至還把此次特朗普對日征收高額關稅的舉動,稱之為“國難”。
而為了發泄心中的憋屈,日本也做出了相應動作,首先是大量拋售美債,就在4月8日,日本直接拋售了一筆高達1350億美元的美債。
此舉一出,算是不加掩飾的給特朗普上眼藥,除此之外,在4月14日,日本首相石破茂又公開宣稱,“日本不打算做出重大讓步,也不會急于在與美國進行的關稅談判中達成協議”。
石破茂的這次聲明,被外媒稱之為“對美最強警告”,畢竟日本在此之前對美國基本上是任打任罵還奉上笑臉,但如今卻公開表示出這種態度,足以說明特朗普真的是把美國的盟友們逼急了。
除了日本反水之外,美國的其他盟友,更是一個賽一個的瘋狂虐著美國的心。
英國著名媒體《金融時報》就在4月14日的報道中提到,在特朗普高舉關稅大棒之初,其支持者們“堅定”認為,中國一定會因此引發混亂,尤其是在特朗普開始加碼后,這些支持他的人甚至幻想出中國會因此急的像熱鍋上的螞蟻,然后態度“謙卑”的向特朗普大總統打“求饒”電話。
結果,中國的反應令特朗普的支持者們“大失所望”,正如《金融時報》所說的那樣,特朗普將永遠等不到來自中國的“求饒”電話,因為中國手中的牌,要比美國人想象的還要多。
《金融時報》的用詞或許有些夸張,但其要表達的意思還是比較對的,隨著中國的不斷發展與強大,中國制造也成了暢銷全球且深受各國企業、民眾喜愛的產品,此外在高精尖領域,中國更是占據了主要地位,比如醫療領域,美國50%以上的抗生素,就來自中國,甚至美國主力戰機F-35上面含有稀土的配件,也是來自中國。
更何況,在中國近幾年的各種措施引導下,除美國外的出口貿易正在大幅度提升,自然而然的,也逐漸減弱了對美出口的依賴,而這就意味著,中國早就在未雨綢繆,即便是徹底失去美國市場,也有對包括歐盟在內的其他多國做支撐。
所以,特朗普這場關稅大戰,最終的結果是他必將會輸,并且還是輸的十分徹底。
而這一點,包括《金融時報》在內的多國權威媒體都深以為然,不僅如此,有不少媒體針對特朗普不分敵我、反復無常的做法,開始產生極大擔憂。
美國的《華爾街日報》,在今日的報道中就提出了一個觀點,特朗普領導下的美國,究竟還有多少依賴性?
事實上,《華爾街日報》的擔憂并不是空穴來風,西方有不少國家在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里,與美國都是亦步亦趨,基本上是唯美國命而是從,尤其是歐盟,在對華路線上,曾經也是與美國保持高度一致。
在這些國家眼里,自己絕對是美國的“堅定盟友”,但問題就在于,特朗普這一次強行打征收關稅,基本上是“一視同仁”,根本不顧及盟友的感受。
這種操作,就讓這些國家意識到,自己拿美國當盟友,但特朗普卻不把他們當盟友,不僅絲毫不給面子,刀子也磨的相當快。
在這種情況下,這些國家就得出一個結論,當美國的盟友,似乎比當美國的對手“更吃虧”。
我們都知道,人性都是趨利避害的,面對特朗普收割各國利益時毫不手軟且“一視同仁”的做法,這些國家自然就會考慮,當美國的盟友意義在哪里?
這種想法一旦生根發芽,那么自然就讓美國的地位開始在諸盟友的心中動搖。
除此之外,特朗普的出爾反爾和朝令夕改,更讓這些國家無所適從,尤其是特朗普仿若開玩笑一樣,矢口否認美國剛剛宣布的關稅豁免政策,以及極為隨意的提出要搞一個“半導體稅”等表現,更讓這些國家對特朗普執政下的美國,產生了深深的不信任感。
而與此同時,中國的良好信用,以及廣闊的市場,已經成為了大多數國家極為信賴的貿易伙伴,比如澳大利亞,對美出口額就只占對華出口額的15%。
所以,正如《華爾街日報》所說,“為了取悅一個幾乎每天都在改變政策的美國政府,而去切斷與中國的緊密經濟聯系,很難,甚至是不可能”。
這就意味著,越來越多的國家已經認識到,繼續跟著美國亦步亦趨的對抗中國,是一個“極不明智的錯誤”。
除了在最近的關稅大戰中,特朗普的一系列行為讓盟友頗感不安外,其在烏克蘭問題上的操作,也讓一些國家感到擔憂。
就在不久前,特朗普曾以暫停向烏克蘭提供商業衛星圖像服務,來對烏克蘭施壓,從而迫使其進行停火談判。
此舉,讓不少國家都在考慮,若是將來美國以暫停微軟授權、亞馬遜云服務乃至Visa服務為要挾,對那些高度依賴美國技術服務的國家或者企業進行脅迫,后果不堪設想。
基于上述種種因素,讓包括英國在內的多國對自身與美國、中國的關系開始審視,英國智庫查塔姆研究所下屬的亞太項目高級研究員,在近日的投書《日經亞洲》中就稱,特朗普執政下的美國,在近期的一系列操作表現出了極高風險,因此便呼吁美國的盟友,“不要再一味追隨美國去對抗中國,這簡直太傻了”。
而近幾日多國媒體的一系列反應,又一次驗證了毛主席在70多年前提出的觀點。
新中國成立后,毛主席曾不止一次的說過,蔣介石是共產黨的“教員”,是他“教會了我們打仗”,而相同的看法,毛主席也用到了美國身上,他曾經說過,美國在全世界不斷制造緊張局勢,自認為是對自己有利,殊不知,正是其不斷制造緊張局勢,反而“教育了全世界人民,讓全世界人民進一步的認清美帝國主義的本質”。
這種看法放到當下,可以說是再合適不過,特朗普試圖利用關稅來收割各國利益,以及他決策的隨意性和出爾反爾,簡直是一個極好的反面教育案例,通過這個案例,也讓昔日曾緊隨美國其后的國家真正看清了美國的真面目。
當然,盡管不少西方媒體和他們背后的國家,在近幾天說了不少對特朗普的批評和示好中國的言論,但作為我們來講,依然要保持冷靜。
這些國家,有些是真心想跟中國做朋友,有些則是因為利益關系才這么做,雖說伸手不打笑臉人,但誰是真正的朋友,誰又是假惺惺的當面一套背后一套,我們必須有所甄別。
我們當下要做的,除了在關稅大戰上堅定反制之外,同時也可以如毛主席所說的那樣,“把自己人搞得多多的,把敵人搞得少少的”,即團結朋友、孤立敵人。
而要做到這一點,最關鍵的便是對外始終保持尊重、合作的姿態,即尊重各國和平等合作,這么一來,各國尤其是曾和美國聯系緊密的國家就會知道,究竟是“朝貢式”的討好美國舒服,還是與中國平等合作有利,正所謂沒有對比就沒有差距,相信越來越多的國家會做出正確、明智的抉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