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濟南市槐蔭區舉辦2025年春季體育賽事新聞發布會。記者從會上獲悉, 近年來,槐蔭區錨定“體育強區”戰略,將全民健身融入高質量發展血脈,先后斬獲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全國陽光體育先進區等10余項國家級榮譽。區委、區政府以“一把手工程”高位統籌,構建“政策護航、設施筑基、活動聚能、服務惠民”的全鏈條生態。從國家級體質監測中心的精準服務,到44所校園設施的社會共享;從黃河馬拉松的央視盛景,到社區運動會的萬家歡樂,我們賡續前行,讓“體育+”成為槐蔭最亮眼的城市名片。
黨政領航,凝聚高效發展合力。槐蔭區委、區政府高位部署體育產業專班,構建“政府統籌、部門聯動、社會協同”的高效推進機制。以《槐蔭區全民健身實施計劃》為綱領,配套“1+N”政策體系,統籌財政資源與社會資本雙向發力,推動體育與文旅、康養、商業深度融合,繪就全民健身事業“全區一盤棋”戰略藍圖。
設施織網,暢享十分鐘健康圈。槐蔭聚焦“十分鐘健身圈”目標,全區布局714塊“三大球”場地,44所學校體育設施率先向社會開放,開放率穩居全市前列。從智慧體育公園到鄉村文體廣場,400余處全齡化健身陣地構建三級設施網絡,惠及兒童、老年人、特殊人群等健身群體,50%居民養成規律鍛煉習慣,真正實現“出門見綠、舉步可練”的健康生活圖景。
品牌筑基,點燃全民運動熱潮。槐蔭匠心打造“金字塔型”全齡賽事體系:頂層以黃河生態馬拉松串聯濕地、櫻花大道等生態人文地標,基層依托社區運動會激發鄰里活力,形成“月月有賽事、季季有亮點”的活力矩陣。多項賽事榮登央視等主流媒體,成為展示槐蔭魅力的“運動名片”。
組織扎根,筑牢科學健身基石。槐蔭以區級體育總會為樞紐,織密街道分會、社體指導員協會等組織網絡。依托國家級體質監測中心,為居民定制個性化“運動處方”,年均開展“進社區、進農村、進企業、進學校”志愿服務超10場。通過專業培訓,實現每千人配備4名社會體育指導員,讓科學健身理念扎根基層。
體教融合,激活人才培育動能。槐蔭作為濟南市一類體育后備人才基地,構建“1所區級體校+1所全國網球特色校+12所省級以上傳統校”優質培育集群。創新“一體兩面”育人模式,年均舉辦20余場校園賽事,帶動學生體質健康達標優良率突破70%。引入29家社會俱樂部進校服務,首創冠軍教練駐校機制,為體育強區建設厚植人才沃土。
創新驅動,構建“體育+”融合生態。槐蔭以四大創新引擎賦能產業升級:設施端打造濟南森林公園等智慧運動地標;賽事端培育黃河馬拉松、超夢天團等新IP;經濟端推動街舞大賽、親子挑戰賽與商圈景區聯動;數字端上線“槐蔭數字健身地圖”與“活力槐蔭”社群小程序。深化體衛、殘健相融合,依托省級運動與健康產業協同創新中心,全力打造“齊魯門戶,醫養之都”,引領體育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
(大眾新聞記者 孫業文 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