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政壇出現新的變故,黑紅聯盟終于組閣成功,魏德爾帶領的選擇黨結局已定,就連前總理默克爾也處境不妙。這次德國政壇新變化是否會撬動歐洲局勢?魏德爾和默克爾的處境是否會帶來不一樣的影響呢?
據環球網報道,德國聯盟黨和社民黨在4月9日公開宣布組成“黑紅聯盟”,只待聯盟黨黨首默茨正式就任德國總理后,新的內閣就能正式運行。然而整個過程并不算順利,因為默茨在2月23日就已經贏得了大選,到了3月9日聯盟黨和社民黨才進行試探性接觸,經過長達1個月的談判磋商,在德國債務限制、基礎建設基金和非法移民等諸多問題上達成一致。
之前近20年里,德國政壇走的都是三黨執政“紅綠燈”模式,但強如默克爾這位“鐵娘子”都壓不住派系矛盾,最終黯然退場。朔爾茨執政下的德國政府更是一塌糊涂,否則作為執政黨的社民黨也不會在此次大選中的支持率被極右翼選擇黨領先一大截。現在輪到聯盟黨上臺,但德國憲法不允許左翼政黨專政,三黨執政又存在弊病,外界一直都在猜測默茨會作何選擇。現在來看,這位左翼鷹派的確走出了一條不同的道路。
至于此前得到馬斯克和匈牙利總理歐爾班公開支持的選擇黨黨首魏德爾,還是錯過了時機被排擠在外。盡管2024年歐洲議會大選是右翼勝選,但德國自二戰以來還沒有右翼派執政的先例,最重要的是極右翼選擇黨的執政理念讓德國其他政黨無法接受。作為一個2013年才出現的新興黨派,選擇黨的政治理念非常極端,他們推行寡頭專政,主張退出或者解散歐盟、恢復本幣制度。但問題在于,德國的經濟崛起本身就建立在歐洲一體化之上,選擇黨的想法無疑是十分危險的。
此前默茨曾有意在非法移民的問題上和選擇黨聯手,這也是他對勝選之后組閣的一種試探,但卻引起德國內部的強烈反彈。16萬德國民眾上街抗議、前總理默克爾也出面警告,默茨只能選擇放棄,再加上綠黨在德國的口碑和支持率極差,那么聯盟黨能夠選擇的對象就只剩下社民黨了。
新的內閣自然有新的政策,“黑紅聯盟”也公開了相應的執政計劃,包括:下調能源價格、給德國企業減稅、收縮非法移民政策和增加國防預算等等。而在這些政策中,有兩個需要注意的地方。
首先是貿易問題。當前中美關稅戰愈演愈烈,中方強勢、拒不退讓的態度讓全世界看到了不一樣的中國,也給美國好好上了一課。特朗普雖然對華加稅到125%,但他也親口承認超過了預期,所以主動對75個國家暫停90天加稅,并暗示中國坐下來談判。
德國新政府的態度也是希望中美能夠握手言和,且整體立場傾向于“鴿派”,雖然對特朗普的對等關稅進行反制,但卻僅僅是200億美元商品的范疇,整體力度偏小,這對當前傾向和中國聯手反美的歐盟而言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其次是國防預算問題。作為二戰戰敗國,德國戰后主要以發展經濟為核心,對外國防由美國負責,再加上北約成員國的身份也沒人敢動,這才讓德國韜光養晦了近80年。然而朔爾茨執政期間讓德國卷入俄烏沖突,以及特朗普上臺后威脅從歐洲撤軍,這讓德國新政府的態度發生轉變。
在“黑紅聯盟”40多天的磋商中,聯盟黨和社民黨計劃在未來4年內大幅度提升德國國防預算,并改革征兵制度。此外,德國已經開始正式駐軍立陶宛,這些信號都意味著德國已經不再隱藏,開始走上強軍道路。
總的來說,朔爾茨執政下的德國就四個字“軟弱無能”,默茨作為左翼鷹派,盡管依舊存在親美跡象,但外交政策強硬,注重國防獨立性,這都是要帶德國邁入新階段的重要體現。
反觀德國前總理默克爾,雖然政治貢獻讓人尊重,但她主張推動和俄羅斯關系破冰和密切的能源合作,變相增強了俄羅斯的財政實力,也是導致歐洲現在遭受俄羅斯軍事威脅的誘因之一。這話雖然有些“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的架勢,但默茨本身就和默克爾不對付,可以預見在他上臺后,默克爾所在的派系的處境不會太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