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圖圖媽
來源丨微信公眾號“三個媽媽六個娃”
ID:pkumum
作為從小在多子女家庭長大的孩子,我一直覺得兄弟姐妹之間的那種守望相助特別美好。
過去的11年,我先后有了兩個孩子圖圖和小樹,養娃路上雖然有挑戰,但我收獲更多的是甜蜜,尤其是看著他們倆,用稚嫩的小手牽起彼此的童年,那份幸福感勝過萬千言語。
所以當三胎政策放開后,我心里隱隱有種想要三胎的沖動,為此,我們還專門去醫院做了身體檢查,最終檢查結果顯示,各項指標都還不錯,醫生說備孕三胎沒問題。
有段時間沒跟大家聊這件事了,很多姐妹都悄悄留言問我進展,還有的姐妹也打算一起拼個三胎。
先統一做個回答,雖然還沒等到小生命的到來,但我想要三胎的念頭依然沒有放棄,甚至還在空余時間認真思考了一下,“假如我有三胎”要怎么重新養一遍孩子。
無論是養第一個孩子還是第二個孩子,其實我們都難免會走一些彎路,養老大的時候沒經驗,養老二的時候雖然有經驗,但是很多個性化問題還是處理不好,但如果有了老三,我相信我們每個人都會是個熟手了。
這些天,我還很認真地思考了一下,如果有第三個孩子,我會怎么養這件事。
今天,就把我的答案和大家一起分享。
假如有老三我打算這么養
0-3歲,在生命最初種下三顆“種子”
▍1、花更多時間去陪睡
0-3歲是孩子親密感、安全感建立的關鍵時期,這種感受可能不會在學習上展現出來,但它一定是孩子人生的底色,而且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孩子自身的性格發展,為他未來經營各種親密關系奠定基礎。
所以假如我有老三,可能會在考慮身體和工作的前提下,每周盡量抽出兩天時間來陪孩子入睡,在我看來這不是可有可無的事情,而是在生命初期給孩子蓄滿“情感電量”。
▍2、帶孩子親近自然,激活原始生命力
前段時間我帶老二去公園,我突然發現他看到樹不敢爬,也不會爬,但對于我們這代80后來說,爬樹就是我們小時候經常干的事。
后來我就在想,這可能正是現在教育欠缺的地方,當孩子的童年只剩下在鋼筋水泥間里學習,他們失去的不是弄臟衣服的機會,而是與自然對話的機會。
自然是有靈性的,其實應該讓孩子在幼兒時期盡情地在泥巴里躺一躺,去沙灘邊上玩一玩,想爬樹就爬樹,想掏鳥窩就掏鳥窩,讓孩子在自然中觀察花草樹木的生長,感受四季的變化。
這些親身體驗比書本上的知識更生動、更深刻,而且一定會成為他們童年特別寶貴的記憶。
▍3、多去和孩子交流
表達能力好的孩子,一般都是從模仿家人開始的,這種能力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漸培養起來的。
0-3歲時,我不會強迫Ta學習,或者一定要給Ta讀紙質書,而是在日常生活中,把孩子當成朋友,當成一個成年人,遇到事情就和Ta分享、聊天。
最好的語言啟蒙,在全家人圍坐吃飯的絮叨里,這些日常的“廢話”,是比早教更重要的啟蒙。
Ta可能不一定全部都能聽懂,但是這種交流和表達的訓練,會在孩子的成長中慢慢發揮作用。
3-6歲,“反套路”啟蒙
▍1、數學優先,3歲做數學啟meng
3-6 歲是孩子啟蒙的重要階段,我會選擇在3歲時先進行數學啟meng。
數學啟meng不僅僅是教孩子數數,更重要的是培養數感、數學思維和空間感知能力。
這些能力一旦形成,就會伴隨孩子一生,讓他們在日后接觸數理知識時,能夠舉一反三。
當某一天孩子能算出“蛋糕怎么切最公平”,出門能發現 “紅綠燈交替的規律”,數學就不再是課本上的符號,而是生活的智慧。
▍2、5歲英語啟蒙,系統學習更高效
5歲進行英語啟蒙,可能和很多專家說的 “3歲是英語啟蒙黃金期” 相悖,但我有自己的考量。
我所說的啟蒙是系統的啟蒙,5歲的孩子學習能力更強,兩個月學到的內容可能比3歲孩子半年學的還多。
英語學習需要高頻不間斷,3歲開始啟蒙,如果只是磨磨耳朵,斷斷續續,效果并不理想。
倒不如5歲的時候開始啟蒙英語,5-6歲集中精力練聽說,6歲開始加分級閱讀,7歲開始加讀寫加教材。
這樣緊湊且不間斷的學習,絕對比拖拖拉拉、零零散散的英語啟蒙效果好。
▍3、戒斷親子共讀,讓孩子自由閱讀
現在很多觀點都說,要從小培養親子閱讀習慣。
當然,這會是一段很溫馨的親子時光,不過我卻比較擔心,孩子過于依賴聽媽媽讀故事,最后轉到自由閱讀的時候,會經歷跟斷奶期一樣的痛苦。
所以從一開始,我就會要求Ta自由閱讀,比如我們家就是每天固定時間有一個手機戒斷期,在這半小時里全家人都放下電子產品,各自讀書,讀什么都可以,哪怕孩子看漫畫都可以。
這樣做,一方面能營造家庭讀書氛圍,另一方面,也能讓孩子從小明白讀書是自己的事情。
6-12歲,小學階段穩扎穩打,逐步提升
▍1、1-2年級搞定英語
一二年級,孩子的時間充裕,課程也比較輕松,這個階段一定要抓住時機強化英語學習。
前面說了從5歲開始啟蒙英語,有了一些基礎,那么到了這個階段要開始上強度了,英語該寫就寫,該做練習做練習,該練聽說練聽說。
既然聊到這了,我就多說兩句,其實最近我也在想什么時候該給孩子上強度,雖然我一直反對ji娃,但如果孩子要走中高考這條路,適當的強度訓練是必要的,因為他最終是要走向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這條路的。
與其讓孩子到五六年級的時候,突然轉變到高強度,倒不如一二年級的時候慢慢地上強度。
比如:一年級時,除了運動,每天可以讓孩子固定一個小時學習,半小時學英語,半小時學語文和數學;
二年級時,每天學習時間增加到兩個小時。
低年級的“坡度訓練”,不是提前搶跑,而是讓孩子學會調整呼吸節奏,這樣到了高年級就有心理準備,適應得也更好。
▍2、3-4年級定目標
進入三四年級,孩子的學習任務加重,學校也有考試了。
這個時候,家長要開始思考孩子中學去哪里上,中考的目標是什么,有沒有小sheng初的壓力和擇校的需求。
如果有擇校需求,就可以著手做準備了。
另外也可以讓孩子接觸淺ao了,小學數學課本難度有限,淺ao可以提升孩子的思維能力,培養他們的數學思考習慣。
▍3、5-6年級出成績
五六年級,也是我們家老大現在正在經歷的階段,即將面臨小sheng初的選ba,這個階段最好是讓孩子在某些方面出一些成績。
為什么這么說呢?
比如一方面是應對小sheng初的選拔,有的學校可能會需要一些相關的能力證明,具體的信息大家自己了解;
另一方面,出成績能增加孩子的自信,因為孩子學習的內驅力,需要“正反饋”的滋養。
所以假如有老三,我會鼓勵他參加英語、數學、科學等方面的考試或jing賽,讓他在準備過程中發現:原來我可以把事情做得很好。
同時,要加速搞定英語,目標是讓孩子在五六年級達到中考英語水平,大概是接近KET的水平,這樣到了初中,孩子就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難度更大的理科學習上。
此外,有條件的話,數學可以往前學一學,物理也可以做一些啟蒙。數學就不多說了,從小學到高中永遠的主科,而物理不管是從今年的北京新中考改革來看,還是高考3+1+2的形勢來看都很重要,所以提前做物理啟蒙,也是為初中學習減輕壓力。
最后:
總之,假如我有老三,一定不是簡單的經驗復制,而是提前規劃,用心陪伴,幫助孩子避開成長路上的“坑”。
也許若干年后回頭看,今天的教育理念早已過時,但此刻的思考可能是媽媽能給孩子,最獨特的成長禮物。
姐妹們,你們有沒有想過“如果重來一次”會怎么養育孩子?評論區一起聊聊。
下面是一條直播預告:
姐妹們,這周的第二場直播,我們給大家帶來了校內外數學ai精準練專場,它由課標組組長史寧中教授親自帶隊指導,針對新ke標改革后的學習方向,聯合多位北大的大咖老師打造了一套母題庫,不主張刷題,而是精準練習。
它能夠和校內的學習完美搭配,幫助孩子查漏補缺,適合90%的孩子使用,目標是校內優秀。而且性價比非常高,普通家庭也能夠輕松上車。
直播的時間是:4月18號(周五)早上8點20。
感興趣的姐妹先預約直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