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中國家電產業,如果市場上的主要家電企業和商家,遲遲不能走出“拼低價”的內卷式競爭,最終的下場和結局一定很慘。比如說,頭部廠商的經營利潤大幅度下滑甚至虧損,中小廠商則被淘汰出局,整個行業無利可圖陷入一輪亂戰與惡斗……
楊嘉撰寫
進入4月,很多家電廠商期待的消費強勁反彈局面并未出現,但是最不愿意看到的拼低價內卷爭奪卻在瘋狂上演:零售價格一輪低過一輪,企業競爭動作一輪大過一輪,頭部企業全線參戰。
拼低價引發并加速的內卷式競爭,帶給家電產業、市場和企業、用戶的傷害及沖擊,很多家電廠商只是看到了第一層面和第二層面,并沒有看到第三層面和第四層面。所以,才會出現低價格內卷的泛濫與無序。
第一層面,拼低價,會讓家電產業鏈上的企業、商家,都沒有錢賺,利潤變少,甚至經營業績出現階段性的虧損。看似讓利于用戶,實則沒有利潤支撐的家電廠商,產品品質和服務品質會全面縮水。所以,拼低價對于家電產業的“制造商、品牌商、零售商、服務商”,以及最后的消費者,都是沒有贏家的。
第二層面,拼低價,會讓家電產業原有的發展轉型,以及經營變革,特別是場景化、體驗化營銷,以及套系化和高端化的探索,遭遇正面的沖擊和傷害。所有廠商為了活下去,為了沖規模,只能選擇“拼低價”,原有的發展和經營節奏、模式和體驗被打破。更多家電廠商只能“委曲求全”,做出階段性的犧牲。
第三層面,拼低價,會讓消費者的體驗,理念和認知出現比較大的扭曲。京東、天貓、淘寶、拼多多等電商平臺的家電價格越來越低,消費者可以輕松地貨比三家拼低價,看似買到的是低價產品,實則與價格匹配的品質、材料,以及服務等,都會出現較為嚴重的縮水。對于家電這種耐用消費品來說,用戶短期難以體會到,但是3年、5年之后的“后遺癥”一旦出現,不只是會徹底傷害用戶的品牌認知和感情,還會透支整個中國制造的口碑與信譽。
第四層面,拼低價,對于家電產業生態的破壞,以及家電產業價值鏈的沖擊,將會呈現“滯后效應”,可能會遲到晚到但一定會出現,而且短期無法扭轉,修復需要更多的時間。很多家電廠商為了拼低價,還能有利潤賺到錢,維持企業的運營和發展,必然會在低價產品上偷工減料、降配置、減性能等,一旦這種情況呈現全行業的快速跟進,傷害和透支的就是用戶對于中國家電品牌和產品的信任。
所以,今年開始,家電圈認為:主要家電廠商必須要想辦法,走出“拼低價”的內卷式競爭泥潭。絕對不是嘴上說說,而是要勇敢地成為第一家“吃螃蟹者”,敢于在一線市場的競爭中“不拼低價拼產品、不拼概念拼實力、不卷渠道做服務”。
一是,拼低價,對于家電廠商來說,永遠是“殺敵一千自傷八百”的商業游戲;不是不能用,而是要有度,適可而止;二是,拼低價,永遠沒有贏家,只是一些家電廠商階段性收割同行的商業伎倆,從來不是產業經營提質增效的大道;三是,家電廠商要想活下去,就要突破自己挑戰自己,不能在拼低價格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聲明:家電圈原創文章,未經授權一律嚴禁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