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比天高,命比紙薄。
晴雯的判詞之所以被廣泛引用,就是因為適用于當下很多人的生活狀態。
一方面一路拼殺上來的人不應受到指責,另一方面不切實際的幻想又很難不受人指責,這種矛盾難以化解。
近日,一滬漂采訪了一名女博主,談到了“上海金融女為什么嫁不出去”的話題,在網上引起很大爭議。
女子在采訪中表示:“你一個河南的窮小子就想捆住我啦?”說罷,發出嘲諷的笑聲。
“天天在家給我做個番茄炒蛋,拿兩個大白饅頭在這吃,可我不是吃饅頭的,我現在是吃西餐的人嘞,五星級酒店吃自助餐的人嘞……”
“動輒一個億兩個億的項目,他在健身房賣一千兩千的卡,然后他自己還覺得很牛了,我是這個月的銷冠,領導都很器重我……可是回到家,住的就跟毛坯房一樣,外面買幾個白饅頭就這樣吃了。”
“我寒窗苦讀十幾年,跑到上海來,跟你一個河南小伙在家里吃饅頭,那我干嘛來的?我干脆不要讀書讀出來了,我在老家早點找一個人家嫁掉不好嗎?”
“高爾夫球場也去過了,看著那些大佬揮舞高爾夫球拍,多帥啊!你在電視里看到的場景,在你眼前展示出來,你讓我回家吃麻辣燙?我有病啊!”
“憑咱們的工作能力,憑咱們的姿色,不能混得好一點嗎?什么區長、市長,見過很多,經常都在一個桌子上吃飯。”
簡而言之,很多三十多歲、四十多歲的金融女嫁不出去,就是因為落差太大,每天出入在金融大鱷身邊,見過好的了,就沒辦法回去吃青菜豆腐。
有網友稱,其實核心問題就是她們會以為自己接觸到的階層就是自己的階層,捆大閘蟹的稻草繩以為自己和大閘蟹同等身價。
而本質上,一些金融從業者始終不想承認,自己也是吃提成的,和河南健身房小伙其實是一樣的,只是服務對象不同而已。
但她們內心也是知道的,自己只是見過好的,并沒有能力真正吃上好的,所以很多人都會“認命”,陷入一種高不成低不就的境地。
所以到最后,干脆就這樣了,窮人肯定是不會嫁的,富人如果能瞧得上最好,瞧不上就拉倒,自己過也是一輩子。
值得一提的是,采訪中的這位女孩所說的言論,以及其極具嘲諷的舉止神態,應該是在模仿“上海金融女”這個群體,借此諷刺這個群體,而非指她本人的價值觀。
她本人是一位80后寶媽,也是一名滬漂,自稱小鎮做題家,為女性發聲。大概平時接觸到的金融女比較多,所以比較了解。
見過的人多了,就會發現,往往越是層次高的人,越是簡樸。所謂大道至簡,返璞歸真,真正的富人不會是金融女眼中的那個樣子,瞧不上吃饅頭的人。
往往越是高不成低不就的人,越是媚上欺下,心里充滿傲慢與偏見,格局小得跟一張紙一樣。大家有什么看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