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FOFWEEKLY(ID:FOF_weekly) 作者:范譯陽
中國社會LP在經濟好轉、股市牛市等利好環境下,必然會迅速回歸投資市場,且投資熱情依舊高漲。
一位來自國內頂級機構的資深大佬選擇與行業告別。當我就此向他詢問緣由時,他回答:“沒錢了”。
我不禁疑惑,指出地方引導基金以及國資財力雄厚,理應不缺資金。他補充道:沒有社會資本了!
1
誰在投?
近年來,一級市場雖給人不景氣之感,但實際投資金額并未減少,到底誰在投資?
毋庸置疑,投資主力為地方財政以及國企央企。他們投資項目數量雖少,然而單筆投資金額巨大,已然從幕后的LP角色華麗轉變為GP。中國并不缺乏投資專業人才。在此情形下,民營GP生存空間受到擠壓。從退出端壓力傳導至募資環節,即便地方引導資金與國資已占出資比例的 50%、60%,甚至 70%、80%,民營 GP 仍需耗費大量精力,陪吃陪笑、展示專業能力與資源,積極對接落地事宜,卻仍難以募集到剩余的 10%、5% 資金。并非機會未給予民營 GP,而是即便有機會,他們也難以把握。
曾經,社會資本在行業中占據半壁江山,彼時號稱 “全民 PE”。但歷經十余年發展,財富格局重新洗牌。高凈值人群資產去向成謎,難以突破中等收入陷阱。如今,剩余的社會資本要么是上市公司,要么是大型企業集團。
在民營GP尚未完全出清之前,民營LP已提前退場。
數據顯示,民營與上市公司在投資主體中的占比僅為 4.86%,且上市公司多開展自身的CVC業務,進一步加劇了行業內卷。
那么,社會LP究竟去往何處?
2
社會資本怎么消失的?
1、財富保值增值困境
財富積累艱難,而實現財富的增值保值更是難上加難。所以說“打江山不易,守江山更難”。將資金存于銀行,極易受通貨膨脹侵蝕。通貨膨脹率約等于貨幣供應增速減去 GDP 增速。改革開放初期的萬元戶堪稱村里首富,而如今,送外賣、跑滴滴的從業者半個月收入便可達到萬元。保險收益同理。2001 年至 2020 年這 20 年間,總通貨膨脹率為 204.19%。這意味著,2020 年末 304.19 元人民幣的購買力,大致等同于 2001 年初 100 元人民幣的購買力,近 20 年的年復合通貨膨脹率達 5.7%。
2、投資風險頻發
為實現財富保值增值,投資者被迫參與投資,因為只有投資了,資本才能流動起來,社會 GDP 才能增長。在此過程中,個體投資盈虧對社會整體而言處于均衡狀態,社會得以持續發展。在投資選擇中,傳統銀行理財已無法滿足投資者對高收益的追求,各類新興理財產品應運而生。但這些產品雖能在短期內提供高收益,卻無法保障資金安全。例如 P2P 領域,眾多平臺暴雷。僅上海地區涉及金額就高達 2000 億,粗略統計,全國數千家 P2P 平臺暴雷,涉及幾千萬人,金額近萬億。
信托行業同樣面臨困境。隨著信托打破剛性兌付,中植系崩塌,中國信托行業結束了輝煌的 20 年。信托行業與中國房地產行業發展緊密相連。私募基金看似高大上,實則也難以避免暴雷風險。
3、財富管理模式弊端
中國式財富管理存在獨特問題。中國人不習慣為服務付費,只能為風險買單。由于中國高凈值人群不為第三方財富管理機構付費,導致第三方財富管理機構只能向產品方收費,代銷信托、私募等產品。而且,產品風險越高,收取的費用越高(源于風控成本),銷售自身產品利潤更高(存在法律層面因素)。在這種模式下,暴雷事件頻發成為必然。
4、投資者謹慎應對
面對諸多風險,明智的LP選擇謹慎投資,甚至停止投資,于是一級市場LP出清。他們不僅不再新增投資,還在清退所有已投的產品和項目,要求 GP 提高 DPI,要求項目方回購。國家亦支持并購,行業進入去庫存時代,從 “全民PE” 轉變為 “全民退出”。
3
未來的社會LP在哪里?
2023 年,中國財富管理市場規模達 140 萬億元,預計 2024 年將增至 159 萬億,2025 年有望達到 175 萬億。中國社會財富占全球的 18%,僅次于美國,成為全球第二大財富管理市場,且行業仍保持兩位數高速增長。根據中國銀行業協會和清華五道口發布的《中國私人銀行發展報告(2024)》,截至 2023 年底,中國高凈值人士數量較上年增長 12%,資產管理規模增長 13%。
1、新舊財富階層
Old Money:傳統富裕階層注重資產穩健,多成立家族辦公室,聘請專業人士管理資產,實現買方顧問模式。
New Money:以 Z 世代、網紅、創業新貴等為代表的新興階層,隨著社會發展實現階層躍遷,成為潛在投資力量。
2、高低凈值群體
超高凈值人群:資產達 1 億美金以上的超高凈值人群,具備強大投資實力。
普通百姓:隨著 AI 技術普及,溝通方式變革,未來財富管理服務有望更加普惠,覆蓋普通百姓群體。
3、家族傳承二代
此前備受關注的家族企業二代接班問題,如今大多已完成交接。家族內部資金充裕,分散投資需求強烈。
4
資產類型
1、收益高低維度
高收益投資:部分投資者認為,在當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越是動蕩越蘊含大機會,主張全倉all in,如全力投資中國市場。
低收益投資:另一些投資者則認為局勢動蕩時應追求穩健,傾向投資貨幣基金、債券產品、ETF 等低風險產品。
2、資產地域維度
國內資產:主要為新質生產力催生的股權和股票,具有本土發展潛力。
跨境資產:鑒于世界局勢復雜,投資者關注全球資產配置。加息周期選擇投資美國,價值洼地關注東南亞,炒幣選擇新加坡、中東等地,金融投資跨越國界限制。
3、投資期限維度
耐心資本:國家組建 20 年期萬億大基金,鼓勵長期投資。但社會資本是否愿意長期投入,仍有待觀察。
短期投資:金融市場存在周期,股市通常 7 - 8 年迎來一次大周期,2 - 3 年出現一次小高潮。自 2021 年下半年市場走低,2024 年 10 月走出新高,預計此輪周期約為 2 年,適合短期快速投資。
4、資產配置維度
多品類配置:不同資產品類各有特點,房地產、現金、股票、基金、保險、比特幣等資產均可適當配置,以平衡資產的流動性、收益性與安全性。
精選產品:避免過度分散投資,應精選產品,集中投資,避免盲目配置導致投資組合類似 ETF。當下財富管理追求全球化、全品類、全階段、全收益。投資決策帶有一定玄學色彩,而科學的資產配置至關重要。
歷史往往驚人相似,當年明月說:我們從歷史中得到的唯一教訓,就是我們從來不會吸取教訓。盡管時代變遷,技術、服飾、飲食等外在形式改變,但內在規律未變。中國社會LP在經濟好轉、股市牛市等利好環境下,必然會迅速回歸投資市場,且投資熱情依舊高漲。
說明:發布并不意味著我們贊同其觀點,只為多一個視角看待問題,部分信息和圖片無法核準,如涉權益,煩請聯系,我們將迅速處理,謝謝!有融資需求請加微信(FA_rzj),為方便備注,申請好友時請發送(姓名·城市·公司·職務)
- The End -
我們已經與阿里巴巴創新投資、達晨創投、高瓴資本、高榕資本、高特佳投資、戈壁創投、國新風投、國中創投、紅杉資本、華映資本、火山石投資、IDG、經緯中國、今日資本、紀源資本、君聯資本、聯想之星、藍馳創投、梅花天使基金、平安創投、啟賦資本、軟銀中國、賽伯樂投資、賽富基金、深創投、天圖資本、騰訊投資、五源資本、毅達資本、英諾天使基金、優勢資本、真格基金、浙商創投、中國風投、中國文化產業投資等近千家知名投資機構2000余名專業投資人建立廣泛聯系和合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