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支持率正在經歷“自由落體”。最新民調顯示,僅43%的美國人認可其執政表現,54%的選民明確反對他的關稅政策,73%的民眾擔憂這劑“經濟猛藥”會推高物價。這絕非偶然——當美股因他的“對等關稅”暴跌6.5萬億美元,當全球產業鏈在“關稅戰”中撕裂,當特斯拉CEO馬斯克怒斥其貿易顧問納瓦羅“比一袋子磚頭還蠢”,這位總統的“美國優先”正在反噬自身。
一、關稅政策:飲鴆止渴的“自殘式療法”
4月2日,特朗普簽署的兩項關稅行政令堪稱“貿易核彈”:對57個國家加征最高49%的關稅,對所有進口汽車征收25%關稅,甚至將電腦納入征稅范圍。這劑“藥方”的副作用立竿見影:美股三大指數期貨4月7日暴跌超3%,恐慌指數VIX單日暴漲50%,日經指數、恒生指數單日跌幅均超7%,全球市場陷入“黑色星期一”。
更諷刺的是,特朗普將關稅比作“苦口良藥”,卻被現實狠狠打臉。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聲稱“股市波動不影響普通民眾”,但數據顯示,標普500指數已因關稅政策累計下跌15%,富豪階層凈資產大幅縮水,而普通家庭的生活成本卻因進口商品漲價被迫上升。
二、美聯儲救火:杯水車薪的“止痛藥”
面對市場崩潰,美聯儲被迫“踩剎車”。主席鮑威爾警告關稅可能加劇通脹、拖累經濟,但3月會議仍維持利率不變,僅放緩縮表速度。市場對此并不買賬:交易員押注美聯儲6月降息概率達70%,但政策滯后性注定難以逆轉關稅帶來的結構性沖擊。
更致命的是,特朗普與美聯儲的矛盾公開化。他一邊指責鮑威爾“行動太晚”,一邊施壓要求降息,卻無視關稅政策本身就是經濟動蕩的根源。這種“左手放火、右手救火”的操作,暴露了其經濟治理的混亂。
三、納瓦羅的“磚腦”:貿易政策的“毒瘤”
若論這場鬧劇的“總編劇”,非彼得·納瓦羅莫屬。這位特朗普的貿易顧問,以虛構經濟學家“Ron Vara”為理論背書,鼓吹“減少進口就能提升GDP”的荒誕邏輯,被主流學界斥為“連高一經濟學都沒學懂”。他的政策建議直接導致:
? 產業鏈斷裂:美國車企因零部件關稅被迫停工,特斯拉因電池進口受限面臨產能危機。
? 盟友反目:歐盟宣布對波本威士忌等美國商品加征50%關稅,加拿大、墨西哥啟動報復性措施。
? 企業反噬:馬斯克痛批其“保護主義毀掉美國競爭力”,甚至公開呼吁美歐建立“零關稅自貿區”。
納瓦羅的固執更令人咋舌。面對馬斯克的抨擊,他竟以“商人只關心私利”回懟,卻避談自己的政策如何讓底特律工廠陷入癱瘓。這種“閉關鎖國”的思維,與全球化時代格格不入。
四、鬧劇收場:誰為代價買單?
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本質是一場“零和游戲”的白日夢。他試圖通過懲罰貿易伙伴重塑美國優勢,卻讓全球經濟陷入“囚徒困境”:各國被迫筑起貿易壁壘,跨國企業加速撤離美國,美國消費者成為最終輸家。
更可悲的是,這場危機中無人真正受益。特朗普的支持率因經濟動蕩持續下滑,納瓦羅的學術信譽徹底破產,而美聯儲的政策空間被嚴重壓縮。當美股因“暫緩關稅”的假新聞上演“過山車”行情時,市場早已看穿:所謂“美國優先”,不過是一場自導自演的政治鬧劇。
結語
從民調暴跌到美股崩盤,從美聯儲救火到納瓦羅的“磚腦”,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正在書寫一部“大國衰落啟示錄”。歷史終將證明,用貿易保護主義對抗全球化,無異于用中世紀的盾牌抵擋現代火炮——既愚蠢,又危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