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最潮的方式傳承最老的智慧。
近年來,無論是在校園操場、公園廣場還是寫字樓休息區,八段錦、太極拳等中華養生功法,正成為大眾養生的新晉頂流。
在社交平臺抖音上,八段錦等話題視頻播放量超65億次,太極拳等相關話題視頻播放量超120億次;在社交平臺小紅書上,八段錦養生等相關話題瀏覽量超10億。此外,五禽戲、易筋經等中華養生功法均有相關話題。
這些傳承千年的古法養生操,正以“輕量養生”“身心雙修”的姿態,成為當代年輕人對抗“脆皮”的熱門選擇。從清晨公園的集體習練,到深夜直播間的“打卡”跟練,傳統古法養生與現代生活節奏的碰撞背后,藏著怎樣的養生密碼?
馬王堆《導引圖》
是中國最古老的養生功法
4月7日下午,美國網紅“甲亢哥”現身長沙,體驗了“馬王堆導引術”,一招一式讓他直呼:“牛!”
“馬王堆導引術”源自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畫《導引圖》,距今已有2000年歷史,44幅導引圖是中國古人的養生保健動作,被稱為“中國最早的養生保健操”。
全國政協委員、湖南醫藥學院院長何清湖介紹,據目前史料考據,《導引圖》是可追溯的最早的養生功法,比東漢末年華佗創造的五禽戲早一二百年,“可以說,《導引圖》是傳統體育的‘爺爺’,也是中華養生功法的鼻祖”。
由《導引圖》改編的馬王堆導引術,被群眾喜愛和習練。湖南中醫藥大學體育藝術學院副院長龍專介紹,馬王堆導引術中每個招式都對應相關經絡,比如第一式“挽弓”對應人體手臂上的太陰肺經,當動作往外撐的時候,這條經絡從起點(中府穴)到止點(少商穴),逐步實現拉伸。
五禽戲是“神醫”華佗編創的一套健身體操。資料圖
“整套功法十二式對應我們人體的十二正經,每一招式都有很強的針對性,在折疊、旋轉等動作中,會對相應經絡所循行的穴位產生一定刺激,同步調理到經絡所對應的臟腑機能,再配合呼吸、意念,從而達到養生保健的效果。”龍專說,目前推廣的五禽戲、八段錦、易筋經等功法,均由國家體育總局編創和推廣。
“現代體育追求更高、更快、更強,挑戰的是人類的極限;中華養生功法強調的是調身、調息、調心,要練好這些功法需要長期堅持。”龍專說。
古法養生操“拿捏”脆皮年輕人
當下,越來越多的博主在社交平臺用科學、新潮的方式解讀古法養生操。曾被貼上“中老年專屬”標簽的中華養生功法,正“拿捏”著越來越多的脆皮年輕人。
脆皮年輕人是網絡用語,指新生代青年群體,年紀輕輕小毛病卻不少,因為一些無意間的動作而導致身體損傷或心理創傷,又被稱為“復合型老齡青年”。
來自湖南的抖音博主“太乙龍子璇”是游龍拳十四代弟子,她每天14點開播,隨講隨練太乙游龍拳招式;“見笑師父”抖音粉絲超300萬,每天6點10分、19點10分直播,用易筋經的動作要領帶大家跳“消氣操”……社交媒體的裂變式傳播,加速了古法養生操的流行。
京東消費及產業發展研究院聯合上海體育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發布的《2024體育消費報告》顯示,2024年太極服、太極劍等傳統運動裝備銷量增速超50%;運動科技平臺Keep出品的八段錦系列課程,跟練人次超500萬,年輕用戶占比超七成。
藍山縣第三完全小學大課間,小學生們在習練八段錦。資料圖
八段錦、太極拳等古法養生操為何能俘獲年輕人的心?它們又如何重塑現代人的健康觀念?
“不同于高強度運動的外放,八段錦是一種內養的藝術,通過緩慢舒展的動作引導氣血流動,配合呼吸與意念,形成‘形、氣、神’三位一體的調和。”國家武術一級裁判員肖茗鑫認為,八段錦獨特的魅力源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蘊與身心平衡的智慧。
7歲開始習武,11歲進入湖南省武術隊,13歲開始練太極拳,肖茗鑫獲得過太極拳和八段錦世界級比賽的冠軍。“八段錦的8個動作看似簡單,實則每一式都暗含中醫經絡學說與人體力學的精密設計,如‘搖頭擺尾去心火’通過脊柱旋轉刺激心經,‘兩手攀足固腎腰’強化腰部肌群,每個動作都是一劑運動處方。”肖茗鑫說。
當下,養生焦慮催生了這場“慢運動”革命。快節奏生活、高強度工作,以及對電子設備的過度依賴,讓“頸椎病”“失眠”“焦慮”成為很多年輕人的生活狀態,古法養生操則是一劑“情緒解藥”。
“八段錦重新教會現代人如何正確使用自己的身體。”肖茗鑫說,當做雙手托天動作的瞬間,練習者不僅是在拉伸軀干,更是在對抗一個時代性的困境:如何在機械重復的生活中,找回生命原本的韻律。
八段錦等古法養生操無需器械、不挑場地、身心雙修,上班族能在午休時用10分鐘解鎖健康,學生黨在宿舍即可完成一套動作——這種“低門檻、高適配”迎合了年輕人的需求。
回歸大眾是文化自信的彰顯
龍璞是湖南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專業的一名大二學生,剛進大學時便報名參加了校傳統保健運動隊,每天2小時的訓練,讓他深深愛上了中華養生功法。
去年,湖南中醫藥大學傳統保健運動隊參加2024年全國高等院校健身氣功錦標賽,龍璞獲得八段錦個人賽一等獎,團隊斬獲馬王堆導引術、五禽戲兩個集體項目一等獎。
湖南中醫藥大學傳統保健運動隊參加2024年全國高等院校健身氣功錦標賽。受訪者供圖
龍璞坦言,通過習練中華養生功法,明顯感覺到體質增強,身體的柔韌性和力量也大大提升。在社交媒體平臺上,不少年輕人分享練習八段錦“療效”:“練完肩頸不僵了”“焦慮感減輕了”“睡眠質量直線上升”。
何清湖說:“《黃帝內經》提到‘圣人不治已亂治未亂’,中醫養生強調‘未病先防、已病防變、病瘥防復’。中華養生功法融合了中醫理論、哲學思想和實踐經驗,強調從飲食、情志、運動、起居等多方面來維持健康,通過調身、調息、調心,達到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目的。”
2024年11月,由何清湖、龍專主編的《全民閱讀?中華養生功法進家庭叢書》出版,叢書介紹了易筋經、五禽戲、八段錦、大舞等12種中華養生功法,插配了大量功法招式彩圖,并提供了動作視頻。
“‘六字訣’通過呼吸調控和肢體運動,調和人體內在的氣血運行;‘少林內功’強調內修外練,修身養性;‘五禽戲’通過模仿五種動物的動作,達到調和氣血、舒展筋骨、強身健體。”何清湖說,中華養生功法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瑰寶,如同一部流動的歷史長卷,記載著古人對生命奧秘的探索與實踐。
“我身邊有越來越多年輕人追捧古法養生,這是民族文化自信的增強,也是傳統文化的血脈覺醒。”龍璞說,通過習練中華養生功法,他和同學對中醫理論的認識越來越立體,對傳統文化的理解也越來越深刻。
中華養生功法的“出圈”,不僅是健康需求的驅動,也是文化自信的彰顯,古法養生操正在回歸大眾。龍專介紹,湖南中醫藥大學十分重視傳統體育課程,開設了長拳、太極拳等武術課程,以及易筋經、八段錦、馬王堆導引術等傳統功法課程;汨羅市多所中學將非遺武術“游龍十八式”納入社團課程,學生練習后直呼“動作太帥了”。
古老智慧獲得現代共鳴,當年輕人用中華養生功法療愈身心,他們也在重新定義屬于這個時代的生活哲學——快與慢的平衡,身與心的和諧,古法與現代的交融,傳統與創新的承續。
文 | 政協融媒記者 黃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