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上觀新聞報道,美國副總統萬斯在接受采訪時稱中國民眾為“鄉巴佬”,引發了爭議。一位政治人物使用這樣的語言,是否妥當?身為政治人物該不該使用這樣的措辭?聯合國秘書長發言人 斯特凡納·迪雅里克表示,我們已經看到很多場合下,很多政治人物都在使用煽動性的言論。
萬斯(資料圖)
這些天,美國政府揮舞關稅大棒,引發全球市場強烈震蕩。一片批評聲中,萬斯卻在接受美國媒體采訪時,公開力挺美國總統特朗普,堅稱此舉是美國的“必要解藥”。他仿照特朗普的表述,將美國經濟比作“病得很重的病人”,并表示現在已經做了手術,是時候“讓病人好起來了”。
同時,他又將矛頭對準中國:“全球化的經濟給美國帶來了什么?說得更直白一些,就是我們向中國鄉巴佬借錢,來購買中國鄉巴佬制造的東西。”此話一出,外界一片嘩然。
爭議爆發后,推特和Reddit上迅速出現兩類聲音。一類是憤怒:“這種種族主義詞匯居然出自副總統之口?” 另一類則是諷刺。有人貼出數據:“他口中的‘鄉巴佬’,建了全球最長的高鐵網、生產了60%的電動汽車,還擁有比美國更便宜的醫保。” 更有人翻出萬斯的自傳《鄉巴佬挽歌》——這本書講的就是他如何從底層逆襲,結果他現在卻用同樣的詞羞辱他人。連美國網友都忍不住吐槽:“我們超市里40%的商品標簽寫著‘Made in China’,沒了這些‘鄉巴佬’的貨,物價會漲到天上去。”
外交部發言人林劍主持例行記者會。有記者提問,近日,美國副總統萬斯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談及特朗普政府對華貿易政策時,聲稱美國向“中國鄉巴佬”(Chinese Peasants)借錢來購買“中國鄉巴佬”制造的東西,請問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對此,外交部發言人林劍表示,中方對中美經貿關系的立場已經講得很清楚了。這位副總統說出這樣無知又缺乏禮貌的話,令人詫異,也讓人感到悲哀。據了解,Peasant在英語相關語境中,可翻譯為“農民、鄉巴佬”含有冒犯之意。
萬斯(資料圖)
中國的官方回應則強硬而有力,表達了中國人民的強烈不滿。與此同時,國際社會也對美國部分精英階層的對華認知表達了擔憂。許多評論指出,在21世紀的今天,這種帶有殖民時代色彩的歧視性語言,不僅是無知和傲慢的表現,更嚴重損害了美國的國際形象。
更重要的是,萬斯的言論也引發了人們對中美關系未來走向的擔憂。 如果美國部分精英階層繼續抱持這種傲慢與偏見的態度,那么中美之間的溝通與合作將面臨更大的挑戰。
從萬斯的這些言論,我們也能看出美國一些政客在貿易問題上的無能和氣急敗壞。他們面對中美貿易摩擦,不是想著怎么通過平等協商、互利共贏的方式來解決,而是一味地指責、謾罵,這根本解決不了問題。中美兩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貿易往來頻繁,經濟聯系緊密,貿易摩擦對雙方都會造成損失。美國發動關稅戰,最后受苦的還是美國的普通民眾,關稅導致商品價格暴漲,他們的生活成本大幅提高,日子會更加艱難。
特朗普(資料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