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鄭州市中醫(yī)院藥學部副主任藥師陶繼陽做客《醫(yī)生說》節(jié)目,和您一起聊聊春季“藥”知道。
春風一吹,蒲公英冒了頭,艾草發(fā)了芽,連中藥柜里的茯苓、枸杞都仿佛沾了靈氣。但您可知道?這些大自然饋贈的“藥寶貝”,既是養(yǎng)生法寶,也可能是健康刺客——生附子要規(guī)范炮制后才能化毒為藥,否則秒變“心臟殺手”;何首烏炮制不到位,養(yǎng)發(fā)不成反傷肝;就連路邊隨手摘的香椿,焯水少一步都可能亞硝酸鹽超標!
老祖宗說“是藥三分毒”,但現(xiàn)代人總愛把中藥當“無害養(yǎng)生茶”。其實從《神農本草經》到青蒿素提取成功,中藥的奧義就兩條:懂它的脾氣,守它的規(guī)矩。這個春天,咱們既要學會用玫瑰花疏肝、茯苓祛濕,更要明白——不會馴服藥性的人,可能反被藥性所傷。
1
什么是中藥?
在中醫(yī)藥理論指導下,用于疾病、診斷、治療和康復的天然藥物及其提取物或制成品。包括中藥材、中藥飲片和中成藥等。中藥飲片(Chinese herbal pieces)指中藥材經過加工炮制后可直接用于中醫(yī)臨床或制劑生產使用的處方藥品。其臨床應用形式有傳統(tǒng)中藥飲片、小包裝中藥飲片等。
2
中藥真的“安全無副作用”嗎?
經常看到有些保健品被宣稱是“天然制劑、純中藥制劑”,無毒無副作用,就有許多人認為中藥是“純天然、沒有毒副作用的”,甚至能“有病治病,無病強身”,有些患者甚至將中藥當成保健品長期服用。但是《神農本草經》就有表述:“藥者,毒也。”
毒性中藥:毒性劇烈、治療劑量與中毒劑量相近,使用不當會致人中毒或死亡的藥品。毒性中藥主要是《醫(yī)療用毒性藥品管理辦法》中規(guī)定的28種中藥。代表品種:生附子、生川烏(烏頭堿)、生巴豆(巴豆油、毒蛋白)、生馬錢子(士的寧)。
有毒中藥飲片:有一定的毒性,治療劑量與中毒劑量尚有一定差距,使用不當或發(fā)生用藥錯誤會對患者造成嚴重傷害/死亡的中藥飲片。代表品種:制馬錢子、米炒斑蝥、巴豆霜、制川烏、炮附片、淡附片。
3
中藥的安全合理使用
中醫(yī)藥的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為臨床治療提供重要指導。中藥飲片由中藥材炮制而成,在中醫(yī)臨床中作用關鍵。中藥炮制旨在增效減毒,比如生地黃清熱涼血,炮制成熟地黃后滋陰補血功效增強;生川烏毒性強,炮制后毒性降低,能安全發(fā)揮藥用價值。使用炮制后的中藥飲片,既有助于發(fā)揮藥效,又能保障用藥安全,對提升療效意義重大。而用其煎煮湯劑時,嚴格遵循煎煮規(guī)范至關重要,直接影響藥效和用藥安全。
4
從選鍋到服用:中藥煎服全指南
中藥湯劑是將中藥飲片加水煎煮,去渣取汁內服或外用的液體劑型。煎藥和儲藥器具宜選砂鍋、搪瓷鍋等,禁用鋁、普通塑料和易腐蝕器具。
煎藥前勿清洗中藥,用冷水浸泡不少于30分鐘,加水量為飲片重量7 - 12倍或浸過藥面2-5厘米。一煎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慢煎不少于30分鐘,解表等類藥物煮沸后再煎小于30分鐘,滋補類藥物煮沸后文火慢煎大于30分鐘,煎后過濾。二煎加水量少于一煎,武火煮沸后文火慢煎不少于20分鐘,煎液與一煎混合分兩次服,煎藥時注意攪拌防溢、控時控火防干鍋焦糊。
特殊煎煮方法包括先煎、后下、另煎、烊化、包煎、煎湯代水等。先煎藥物先煮超20分鐘再投入其他藥;后下藥物在煎煮結束前投入;貴細飲片另煎;膠類等烊化;部分藥物需包煎。
5
春季適合的藥膳及代茶飲推薦
春季氣候轉暖,陽氣生發(fā),中醫(yī)認為此時肝氣旺盛,易出現(xiàn)肝火上升、脾胃虛弱、濕氣內滯等問題。以下藥膳及代茶飲結合春季養(yǎng)生特點,幫助疏肝理氣、健脾祛濕、滋陰潤燥,適應季節(jié)變化。
一、藥膳推薦
1. 茯苓山藥排骨湯
食材:茯苓20g、鮮山藥200g、排骨300g、生姜3片。
做法:排骨焯水后與茯苓、生姜同煮1小時,加入山藥再煮20分鐘,調味即可。
功效:茯苓健脾祛濕,寧心安神,山藥補脾養(yǎng)胃,生津益肺。
適用人群:脾虛濕重(食欲不振、大便黏膩)、易疲勞者。
2. 玫瑰花紅棗茶燉銀耳
食材:玫瑰花10g、紅棗6顆、銀耳20g、冰糖適量。
做法:銀耳泡發(fā)后與紅棗燉煮至膠質析出,加入玫瑰花燜5分鐘,加冰糖。
功效:玫瑰花疏肝解郁,活血調經;銀耳滋陰潤肺,養(yǎng)胃生津。
適用人群:肝郁氣滯(情緒低落、經前乳房脹痛)、陰虛燥熱者。
二、代茶飲推薦
1. 菊花決明子茶
食材:菊花10g、決明子15g、枸杞10g。
做法:沸水沖泡,燜10分鐘飲用。
功效:決明子清肝明目,潤腸通便;菊花+枸杞:平肝降火,緩解眼疲勞。
適用人群:肝火上炎(頭痛、目赤、便秘)、熬夜者。
2. 陳皮山楂茶
食材:陳皮5g、山楂10g、茯苓10g。
做法:食材洗凈,沸水沖泡或煮10分鐘。
功效: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山楂消食化積,活血散瘀。
適用人群:脾胃積滯(腹脹、消化不良)、痰濕體質者。
春季養(yǎng)生應以“疏肝”為核心。通過藥膳與代茶飲的合理搭配,既可順應自然節(jié)氣,又能調理體質,預防春季常見不適。建議根據(jù)個人體質靈活調整,必要時咨詢中醫(yī)師。
文字:程鷹
編輯: 趙家祥
統(tǒng)籌: 馬松林、李昌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