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作為一項簡單又高效的鍛煉方式,備受青睞,可一個關鍵的問題擺在我們面前:鍛煉身體,幾公里才是最佳跑步距離?
首先,我們要明確,最佳跑步距離并非一個固定的數(shù)字,而是因人而異的。
對于初學者來說,可能一兩公里已經是不小的挑戰(zhàn)。
專家建議:剛開始跑步的朋友,不要過于追求距離,重點在于培養(yǎng)跑步的習慣和適應身體的運動強度。
比如,小王剛開始跑步時,每次只跑 1.5 公里,但堅持了一段時間后,他的身體素質明顯提高。
對于有一定運動基礎的人,3 - 5 公里可能是比較合適的鍛煉距離,這個距離既能達到鍛煉心肺功能的目的,又不會給身體帶來過大的負擔。
很多在剛開始跑步的時候,眾多初學者往往會由于內心的興奮,一踏上跑道就跑得過多或者過快。
這種做法實際上對身體而言是相當不友好的。
相關研究明確表明,在新手跑者當中,有近乎 30%的人會在最初的幾個月里遭遇受傷的狀況,而這其中的大部分情況都與運動強度增長得過快存在緊密關聯(lián)。
正因如此,我們強烈建議初學者嚴格遵循“10%原則”。
這一原則意味著每周的跑量增加幅度不應超過 10%,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助力身體循序漸進地適應全新的運動負荷,進而切實有效地降低受傷的風險。
舉個具體的例子來說:
如果在第一周的時候,總的跑量是 12 公里,那么到了第二周,就可以合理地增加到 13 公里上下。但千萬要注意,不能突然一下子激增到 15 公里,甚至更多。
要知道,身體的適應需要一個逐步的過程,如果盲目地大幅度增加跑量,很容易給身體帶來意想不到的傷害,從而影響后續(xù)的跑步鍛煉計劃。
許多跑者在追求跑步成績的道路上,一味地將目光聚焦在跑量的增加上,卻對身體發(fā)出的警示信號選擇了視而不見。
他們在不斷累加里程數(shù)的過程中,最終讓自己因過度運動而陷入了疲勞的泥沼,肌肉也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損傷,甚至還面臨著更為嚴重的健康隱患。
重視自身狀況,不因短期的成績而輕易犧牲健康,這無疑是專業(yè)運動員與業(yè)余愛好者都必須牢牢銘記的“黃金準則”。
跑者們要明白,跑步是一項長期的運動,持續(xù)、健康地享受它才是最終的目標。
不能因為一時的沖動和盲目,而讓身體承受不可挽回的傷害。
只有真正傾聽身體的聲音,合理安排訓練與休息,才能在跑步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更穩(wěn),收獲更多的快樂和健康。
未來,希望每一位跑者都能將身體的健康放在首位,用科學的方法和積極的態(tài)度去對待跑步。
你平時跑步一般跑幾公里?每周跑幾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