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子、AI消費快速發展、風電光伏新能源景氣度提升以及行業供需關系平衡的共同作用下,玻纖行業開始底部回升,提價從2025年年初再次啟動,玻纖上市公司有望迎來經營業績的底部回升。
王東岳/文
2025年初以來,玻纖行業淡季不淡,出現結構性緊張。近期,中國巨石(600176.SH)、泰山玻纖等多家玻纖企業發布調價通知,對電子紗、電子布產品價格進行恢復性提價,開啟2025年首輪提價行情。
這是2024年3月底以來的延續。自那時起,玻纖行業在2024年經歷了三輪提價,行業逐步走出低谷。多家券商分析指出,2025年,消費電子國補政策疊加AI端側發力,預計將帶動電子級玻纖需求的持續向好。同時,考慮到2025年下游風電景氣度提升、汽車輕量化需求向好、化債推進建筑行業需求改善,預計2025年玻纖下游需求有望回暖,對全年行業價格和盈利改善形成支撐。
需求回升 電子玻纖開啟新一輪漲價
時隔4個月,玻纖行業再度開啟新一輪提價行情,電子級玻纖延續2024年趨勢,繼續提價。
3月1日,包括中國巨石、泰山玻纖、建滔集團(0148.HK)等在內的多家玻纖企業宣布,對各類玻纖電子紗(G系列)提價800元/噸,對各類電子布提價0.3元/米。截至3月27日,電子紗G75主流報價在8800元至9200元/噸不等,同比增長約19.8%至22.22%;7628電子布報價在3.8元/米至4.4元/米不等,同比增長15.15%-22.8%。
電子玻纖主要用于電子制造業,和銅箔、合成樹脂共同構成覆銅板(CCL),是印制電路板(PCB)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電子信息技術產業的核心基礎組件,PCB在全球電子元件細分產業中產值占比最大,下游覆蓋消費電子、汽車電子、通信、計算機等高端領域。
2021-2023年,受全球消費電子需求疲軟拖累,智能終端產品出貨量持續下行,PCB產出面積、產出值雙雙出現下滑。
統計數據顯示,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由2021年的13.55億部降至2023年的11.7億部,降幅達13.65%。其中,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由3.33億部降至2.71億部,降幅達18.62%;2023年,全球臺式機和筆記本電腦的出貨量總計由2021年的3.41億臺降至2.47億臺,降幅27.57%;平板電腦出貨量由1.69億臺降至1.29億臺,降幅23.67%。
在此背景下,2023年,全球PCB產出面積同比下降4.7%,產值同比下滑近15%,降至695.17億美元,創近十年來最大降幅。其中,中國PCB產值降至337.94億美元,同比下降22.41%。電子級玻纖需求隨之縮減,電子布價格連續三年處于底部區間。
根據卓創資訊數據,2023年,中國玻纖電子紗總產量約為78.8萬噸,同比下降約2.2%。2021-2023年,電子紗價格由1.7萬元/噸高點降至7200元/噸,電子布價格由8.4元/米降至3.2元/米。
2024年7月以來,伴隨一系列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的出臺,電腦、手機、家電等電子消費市場逐步回暖,帶動市場需求穩步增長。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4年,國內手機出貨量達到2.87億部,同比增長3.60%。同期,中國微型計算機設備產量同比增長2.7%,移動通信手持機產量同比增長7.8%,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同比增長12.3%,PCB需求也開始穩步回升。
2025年1月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印發相關通知,提出對個人消費者購買手機、平板、智能手表手環等3類數碼產品,單件銷售價格不超過6000元的,按產品銷售價格的15%給予補貼,以舊換新政策“加碼”延續。
根據IDC預測,2025年,預計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將保持溫和增長,同比增長2%至12.6億部;全球PC出貨量同比增長4%至2.74億臺。Prismark預計,未來全球和中國大陸的PCB產值將以5.4%和4.1%的復合增速增長,預計至2028年將分別達到904.13億美元和461.8億美元。
國投證券分析指出,2025年,AI領域發展迅速,電子行業景氣度持續向好,或帶動電子布需求放量,同時以舊換新政策實施有望帶動消費電子需求增長,推動高端電子紗/電子布需求提升。
開源證券認為,考慮到近期的消費電子國補和AI端側放量的產業趨勢,消費電子行業有望迎來一輪新的復蘇,進而帶動電子級玻纖的需求上行。
產能投放進入階段性尾聲
除電子玻纖外,玻纖的主要應用領域還包括基建和建筑材料、交通運輸、能源環保等產業。2022年下半年起,受行業新增產能供給持續投放和下游需求疲軟影響,玻纖粗紗產品價格也出現了持續下行。
根據開源證券統計,2020-2022年,國內玻纖產能進入集中投放期,行業整體產能由441萬噸提升至736萬噸;其中,2021年,國內新增玻纖產能82萬噸,較2020年總產量提升16.08%;2022年,國內繼續新增玻纖產能119萬噸,較2021年再度提升45.12%。2024年,國內玻纖產能進一步升至854萬噸。
產能的集中投放加劇了產品價格下跌。卓創資訊數據顯示,2022年6月起,全國2400tex無堿纏繞直接紗報價由6450元/噸高位降至最低的3760元/噸,并持續在低位運行。
受產品價格下滑影響,2023年,玻纖行業主要上市公司業績開始出現不同程度下滑。根據東財Choice數據統計,2023年,玻纖行業實現營業總收入496.1億元,同比下滑4.2%,歸母凈利潤合計56.8億元,同比下滑51.5%。其中,中國巨石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48.76億元,同比下滑26.33%,實現歸母凈利潤30.44億元,同比下滑53.94%;長海股份和山東玻纖歸母凈利潤分別同比下滑63.77%和80.34%。
2024年3月,玻纖行業達成漲價共識,先后在3月、6月、11月進行了三輪提價。其中,2024年3月,多家頭部玻纖企業對公司直接紗漲價200-400元/噸,絲餅紗漲價300-600元/噸。2024年6月,中國巨石、泰山玻纖和重慶國際復材對風電紗類和短切紗類產品進行漲價,三家企業漲幅均為10%。2024年11月,玻纖行業開啟對風電紗、熱塑、熱固等多類產品價格的第三輪提價。根據中國巨石披露,公司對風電紗產品漲價15%-20%,對熱塑短切產品漲價10%-15%,短切氈漲價300元/噸;此后,泰山玻纖、國際復材、山東玻纖、四川威玻、長海股份等玻纖廠家陸續發布調價函,調價幅度為10%-20%。
在經歷了三輪調價后,上市玻纖公司業績降幅逐漸收窄。根據中國巨石披露,2024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58.56億元,同比增長6.59%,實現歸母凈利潤22.45億元,同比下滑19.7%。分季度看,第一至第三季度,公司歸母凈利潤增速分別為-61.97%、-46.5%和-6.38%,下滑幅度逐步收窄。第四季度,公司實現歸母凈利潤9.12億元,同比大幅增長146.04%,業績增速大幅轉正;同時,公司過去四個季度毛利率分別為20.13%、22.57%、28.18%和28.58%,逐季提升。此外,根據長海股份披露,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單季歸母凈利潤增速分別為-37.56%、-44.82%和3.83%,單季度毛利率分別為21.55%、23.93%和24.45%,同樣呈現出逐步回升趨勢。
中國巨石表示,2024年,全行業已經對部分玻璃纖維紗產品實施多輪小幅度恢復性提價,行業整體回暖跡象明顯,2024年行業實際主營業務利潤已經基本實現階段性筑底。在歷經過去兩年多的市場低谷之后,對于當前玻璃纖維及制品整體產品價格的觸底回彈,需要更強的心理預期支撐。
據卓創資訊,截至3月27日,國內2400tex纏繞直接紗均價約為3600元至3800元/噸,環比增長0.24%,同比增長24.67%。
國投證券分析指出,2025年,玻纖下游各細分領域需求邊際改善,2024年末提價落地更多在2025年體現,對全年行業價格和盈利改善形成支撐,玻纖龍頭企業業績修復值得期待,2025年有望迎來底部向上行情。
申萬宏源證券認為,伴隨行業產能投放進入尾聲,粗紗供給增速將逐步回落。根據申萬宏源測算,2025-2026年,國內預計新增點火產能78萬噸,實際的產能沖擊或將溫和有限。同時,考慮到近兩年由于行業盈利水平下滑,企業冷修意愿明顯加強。
卓創資訊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2月末,國內約有16條產線處于停工狀態,合計產能75.8萬噸,占行業總產能的8.6%,其中有8條合計29.5萬噸產能為基本永久停產。
申萬宏源證券表示,伴隨部分窯爐陸續進入冷修周期,尤其是規模較小的窯爐生產成本壓力加大,未來或有更多產線逐步進入冷修,一方面有助于緩解供給端的壓力,另一方面有助于行業成本的進一步下降。根據申萬宏源測算,截至2025年2月末,在產的玻纖產線中約有36條于2018年之前投產(窯爐產齡大于7年),合計產能約184萬噸,占在產產能的22.9%。
新產業培育新動能
根據中國巨石披露,近年來隨著無機連續纖維行業新動能新優勢塑造和新應用新賽道培育,光伏、儲能、低空經濟、智慧物流、海洋開發、綠色建材等新市場不斷成長,為行業后續發展提供了新的成長空間。
在需求端上,家電、風電、汽車等玻璃纖維傳統大宗消費市場均保持穩中有增的態勢,尤其是風電和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為玻纖在能源環保領域的應用提供了廣闊空間。在風電、汽車、家電等主要市場需求穩步增長的帶動下,預計各類玻纖增強塑料制品產量仍保持較快增速。
風電葉片是風力發電機中最基礎和關鍵部件,對風力機組的發電效率、運行安全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玻纖由于具有良好的強度和抗疲勞性能,可以提高葉片的抗風能力,增加葉片壽命,減輕葉片重量,成為風電葉片中的主要增強材料之一。
根據開源證券統計,在風電機組成本構成中,葉片成本約占風電機組成本的22%。而在風電葉片成本構成中,其原材料的占比接近80%,且近六成以上為纖維材料,包括增強玻璃纖維(約占28%)和基體樹脂(約占36%)。
申萬宏源證券表示,2022年以來,海風項目受制于多種因素裝機較弱,2024年下半年風電項目核準、招標節奏有所改善,按照通常招標領先裝機4-6個季度測算,2025年風電裝機有望表現強勢。
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風電新增裝機為79.82GW(吉瓦),同比增長約5.16%。根據金風科技披露,2024年前三季度風電新增119GW招標量,同比增長93%。
國投證券認為,目前,風電行業逐步進入大型化趨勢,風電葉片長度將持續加長,對風電葉片的剛度和重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有望帶動中高端高模量玻纖的需求釋放。2024年,中國風電招標量近翻倍增長,2025年為“十四五”最后一年,預計2025年新增風電裝機將維持快速增長態勢。同時,根據國家“3060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預計“十五五”期間風電并網裝機容量仍將維持增長態勢,風電紗長期需求空間廣闊。
根據國投證券測算,2025-2026年,中國風電新增裝機規模約111.75GW、120.69GW。按照1GW風電葉片約需1萬噸玻纖預計,2025-2026年年中國風電紗需求分別為111.75萬噸和120.69萬噸。2024年風電新增招標規模高增將為2025年風電紗需求創造增量。
同時,由于玻璃纖維增強聚氨酯復合材料邊框,擁有輕質高強、抗PID(潛在電勢誘導衰減)、耐老化、腐蝕和鹽霧、耐高低溫、高背壓承載能力等性能,不僅可以延長光伏組件的使用壽命,也可為光伏組件制造商降本增效,正在逐步替代傳統的金屬邊框材料。
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中國約有10GW光伏裝機量應用玻纖增強輔材,按照1GW裝機對應玻纖用量約4000噸,新增近4萬噸玻纖增強輔材需求。國投證券表示,目前,玻纖應用光伏支架的滲透率仍較低,隨著下游復合材料廠商效率提升、行業推廣力度加大及組件廠商對光伏邊框復合材料接受程度提升,玻纖在光伏行業需求或將在小基數基礎上維持較高增速,預計2024-2026年中國分別有20GW、30GW、40GW光伏邊框應用玻纖,對應玻纖需求量分別約8萬噸、12萬噸和16萬噸。
根據國投證券測算,2025-2026年,新能源領域對玻纖的需求分別為139.03萬噸、151.97萬噸,新能源領域對玻纖的需求增速為34.85%和9.31%。
此外,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提升,輕量化和智能化均為玻纖需求增長帶來強有力支撐。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6-2024年,中國汽車產量由2819.3萬輛增長至3155.93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量由45.5萬輛增加至1316.8萬輛。
國投證券表示,與傳統燃油車相比,新能源汽車因其電子化程度高,在電池、電機和電控三大核心系統中均增加了對PCB的需求,對電子布的需求顯著增加。根據國投證券統計,新能源汽車單車PCB用量約為傳統燃油車的4-5倍,汽車PCB有望成為PCB下游應用增長最快的領域之一,驅動電子布需求快速增長。
本文刊于04月05日出版的《證券市場周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