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梁平雙桂集團利用“林地經營權+生態產品價值”作為抵押品,成功向重慶銀行梁平支行貸款4500萬元。這一案例標志著全市首個林業生態產品價值核算成果應用在梁平落地,率先將生態資產轉化為可抵押的“綠色信用證”,打破了生態產品“度量難、交易難、變現難”局面。
“2024年底通過流轉,我們取得了竹山鎮大塘村、獵神村1053畝集體林地的經營權,并向銀行提供生態產品價值評估結果,成功獲得授信貸款4500萬元,用于發展林下產業。”雙桂集團董事、財務總監涂小軍介紹,這樣不僅讓“林權”變現,還能帶動農民增收。
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生態財富,又是社會財富、經濟財富。作為全市集體林權制度綜合改革試點區,近年來,梁平以濕地生態產品價值核算為試點,逐步深化國有林地生態產品價值核算并延伸至全域林業生態產品價值核算,不斷完善核算方法、路徑、評價指標體系,讓每片森林的生態價值都變成可計算的“數字資產”。
“我們主要是從物質供給、生物多樣性等供給服務價值,水源涵養、固碳釋氧等調節服務價值,旅游康養等文化服務價值三個方面進行核算,目前,已成功核算出全區的林業生態產品價值為718.52億元。”區林業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邱景嬌介紹。
此外,梁平區成功核算出國有林場10萬畝林地生態產品價值17.14億元并納入企業資產表,梁平東山林場和竹海林場依據此成果制定了更加科學合理的林業發展規劃和資源管理策略,進一步實現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梁平在生態產品價值核算方面的探索和實踐,不僅為區域綠色發展提供了新思路,也為全市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提供了寶貴經驗。“我們將繼續探索生態產品價值的實現路徑,充分利用好核算出來的結果,建立多方共認的森林資源價值評估體系和轉換方式。同時,鼓勵支持各種經營主體,通過流轉林地申請抵押貸款,開展經營項目,讓生態資本真正成為可循環、可持續的‘綠色銀行’,努力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雙贏。”邱景嬌說。(周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