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師父,弟子修煉多年,為何總覺得差了點什么?"年輕道士躬身問道。
白發道長微微一笑:"你可知何為命門?"
"命門?"
"正是。《道德經》曰:'玄之又玄,眾妙之門。'而命門穴,正是這'眾妙之門'在人體的體現。"道長輕撫長須,"古人云:'一撮先天氣,全憑命門收',可惜世人多知丹田,少識命門。"
道家密典《天仙正理》中有云:"命門一竅,內藏先天,實為性命之根。"這個藏在兩腎之間的神秘穴位,為何被稱為"先天一氣所藏之處"?又有何等玄機,讓歷代真人對它如此珍視?
黃帝時期,道家醫經《黃帝內經》記載:"命門者,精神之所舍也,原氣之所系也。"這部最早記錄命門之名的典籍,揭開了命門穴的神秘面紗。命門穴位于人體脊背兩腎之間,約當第二腰椎與第三腰椎之間,脊柱旁開一寸五分處,乃十二正經、奇經八脈的交匯之地,被道家奉為"先天一氣所藏之處"。
一日,南華真人莊子在山中遇見一位年過百歲的白發老者,精神矍鑠,步履如飛。莊子好奇上前詢問其長壽之道。
老者笑道:"老朽不過是懂得養命門罷了。"
莊子問:"何謂命門?為何被稱為先天一氣所藏之處?"
老者指著自己的腰背說:"此乃命門所在,乃人身一大關竅。《道德經》有云'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此'一'指的就是命門中的先天一氣。此氣先天而生,藏于命門之中,能通三界,貫穿六合。"
莊子恍然大悟,請教修煉之法。老者卻只是神秘一笑:"欲知此中奧妙,須自悟之。"說完,飄然離去,留下莊子獨自思索。
后來,莊子在《莊子·知北游》中記載:"造化者之境,識神刑者之始。神明者,有煥煥之大美。"這段話被后世道家解讀為對命門先天之氣的描述,命門正是"造化之境"的核心所在。
漢末魏初,煉丹家魏伯陽撰《周易參同契》,其中有云:"凝神聚氣,以養命門。吐故納新,以固元精。"這部被譽為"萬古丹經王"的典籍,首次明確揭示了命門與先天一氣的關系,并指出了修煉的基本方法。
命門為何被稱為"先天一氣所藏之處"?《太清中黃真經》給出了答案:"人之初生,稟父母之精,集天地之氣,皆藏于命門。此氣未散,乃為先天;既散,乃為后天。修道之人,要在收攝后天之氣,復歸先天,而命門正是先天一氣之居所。"
有一個關于張三豐修煉命門的故事,流傳甚廣。話說張三豐年輕時曾在武當山遇見一位白發老道。那日,他正在山間采藥,忽見一位老者盤坐在古松下,面色紅潤如嬰兒,氣息綿長如絲,宛如與天地融為一體。
張三豐見狀心生敬意,上前拜問:"老道長在此修行,不知可有心法可傳?"
那老道緩緩睜眼,凝視張三豐片刻,笑道:"你骨骼清奇,是個修道的好材料。你可曾聽說過'命門'二字?"
張三豐搖頭道:"弟子孤陋寡聞,不知命門為何物。"
老道神秘地笑道:"世人皆知丹田,卻少有人知命門之妙。丹田如池,命門如泉。池無泉則干,泉無池則溢。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張三豐好奇道:"敢問道長,何謂'先天一氣所藏之處'?"
老道撫須道:"先天者,天地未分之前也;一氣者,純陽不雜之氣也。此氣藏于命門,乃生命之本源。古仙經有云:'得一而萬事畢',此'一'即指命門中的先天一氣。"
老道見張三豐悟性不凡,傳授了他一套"太極命門功"。他說:"此功非同小可,需在子時(晚上十一點至凌晨一點)坐定,意守命門。初時如守空谷,毫無所得;久之,會有一絲暖意生出,此乃命門氣機初動;再久,暖流漸盛,自命門而上行,通達泥丸,此為小成;若能意守三年,命門真氣自生,周身百脈貫通,可稱大成。"
張三豐依法修煉。最初七日,一無所獲。第八日,忽覺命門處有如微風拂過,似有若無。又過七日,一絲暖意在命門處生出,如春日陽光初照。再過七日,那暖意漸強,如一團小火在命門處燃燒。
一月后,張三豐深夜打坐,忽感命門處一股熱流噴涌而出,如同開了一眼溫泉,暖流沿著脊背上行,直達頭頂,然后環繞全身,渾身舒暢,精神倍增。他驚喜地發現,多年的舊疾不藥而愈,目光如炬,雙耳能聞遠處細微聲響。
第二天,老道又來,見張三豐面帶微笑,氣息沉穩,點頭道:"不錯,你已入門。"
張三豐拜謝道:"多謝師父指點。弟子有一疑惑,為何命門如此神妙,卻鮮為人知?"
老道嘆息道:"世人多被幻相迷惑,追逐外物,卻不知返觀內照。命門雖妙,卻無形無相,難以察覺。古人云:'大道至簡,大智若愚。'那些追求神通的人,往往舍本逐末,白白錯過了真傳。"
"那命門究竟是如何產生神奇效用的呢?"張三豐繼續追問。
老道神秘一笑:"命門之妙,不可輕言。待你功行深厚,自會明白。"說完,飄然離去。
張三豐繼續苦修,終于創出太極拳。后人傳言,太極拳的核心奧秘正是源于命門修煉之法,講究以意引氣,以氣運身,而命門正是氣機發動之源。
在《抱樸子內篇》中,葛洪記載了一段關于命門與先天一氣的重要論述:"先天之氣,藏于命門,后天之氣,行于經脈。修道之人,當收攝后天,回歸先天。命門一開,三關自通。"這"三關"指的是尾閭關、夾脊關和玉枕關,是真氣運行路徑上的三個重要關口。
道家高人呂洞賓曾在《天仙正理》中寫道:"命門一穴,實乃元陽之根,元陰之蒂。修道之人,必先固命門,然后真氣可存。"
呂洞賓曾親自指點一位名叫李玄的年輕道士。李玄拜師學藝多年,卻總感修行無果。一日遇見呂洞賓,便痛訴困境。
呂洞賓看了看李玄,輕嘆道:"你修行多年無果,是因為未得命門要訣。"
李玄驚訝道:"敢問仙師,何謂命門要訣?"
呂洞賓道:"世人修行,往往只知守丹田,卻不知命門為何物。丹田如湖泊,命門如源泉。源斷則湖干,湖滿則源溢。二者互為表里,缺一不可。你每日只修丹田,卻忽略了命門,如何能有所成就?"
李玄急問:"命門在何處?如何修煉?"
呂洞賓指著李玄的后腰說:"命門穴位于兩腎之間,乃先天一氣所藏之處。一般人只見其表,不見其里。表者,穴位也;里者,氣機也。修煉時需清心寡欲,靜坐調息,想象命門處有一團火焰緩緩燃燒,日久自有感應。"
李玄又問:"為何說命門是先天一氣所藏之處?此氣從何而來?"
呂洞賓微笑道:"先天一氣,乃混沌初分,太極初判時所生之氣,純陽無雜,至清至純。人降生時,稟此一氣于命門,為生命之本。后因七情六欲,此氣漸散,故而衰老。修道之人若能守固命門,收攝此氣,便可延年益壽,甚至長生不老。"
李玄恍然大悟,拜求真傳。
呂洞賓傳他"純陽命門訣",道:"此法修煉時需在寂靜之處,采自然之氣。先調息至綿長,然后意守命門,想象那里有一團明亮的火焰在緩緩燃燒。每日堅持,百日可見小效,千日可成大道。"
李玄遵教修煉。初時毫無感覺,但他堅持不懈。三個月后,突然感到命門處一絲暖意生出,如同春風拂面。又過三月,暖意漸強,化為熱流,沿脊柱上行,遍布全身。九個月后的一天,李玄忽覺體內一陽升起,通透全身,渾身輕松,精神煥發,仿佛回到少年時期。
李玄欣喜若狂,前去感謝呂洞賓。呂洞賓卻道:"你才入門而已,莫要自滿。命門之妙,無窮無盡。真正的秘密尚在后頭。"
李玄修煉數月,某夜打坐時忽見一道金光自命門穴透出,驚喜之余趕忙前去拜見呂洞賓。
"師父!弟子命門處有金光透出,這是何種境界?"
呂洞賓神色凝重:"你已初窺門徑。不過,你可知道命門穴為何被古籍稱為'先天一氣所藏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