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法國主導,德國、西班牙為主要合伙方的歐洲6代戰機「未來空戰系統」(FCAS)已研發多年,如今卻陷入空轉。 法國達梭航天公司(Dassault Aviation)執行長批評FCAS的任務分配有問題,并表示與其他單位的合作陷入困難。
防衛新聞(Defense News)報導,2022年12月,法國、德國和西班牙授予達梭航天(法國)、空中巴士公司(歐洲)、英德拉系統(Indra Sistemas,西班牙) 和尤梅特發動機(EUMET GmbH,歐洲)一份價值32億歐元(約1117.6億新臺幣)的FCAS)第1B階段合約,這一部分涵蓋研究、技術和總體設計。
其中,達梭公司是戰機的主承包商,責任最重大。 空中巴士公司是代表德國和西班牙的主要合作伙伴。 然而達梭似乎深感任務并不平均。 執行長特拉皮爾(éric Trappier)嚴厲批評空中巴士沒有盡到應有的責任。
他在法國國會上說:「有些事情就是不太對勁。 各單位應該齊心協力,共同商討如何更好地管理這個目標遠大的任務。」
對此,空中巴士公司表示:「我們努力開發FCAS,它代表了歐洲國防工業和戰略自主的支柱。」
同時,德國新政府本周將會成形,保守派的基民盟/基社會盟和中左翼的社會民主黨已達成的聯合執政協議,確定執政聯盟支持繼續開發FCAS,并且會迅速推動。
特拉皮爾表示,FCAS 總是陷入「毫無意義、無休止的討論」,他不同意這種浪費時間的模式,重點應該放在發展技術上。
特拉皮爾也解釋團隊的困難處,雖然達梭公司是總承包商,但是在決策圈中,只占三分之一的權重,而空中巴士公司則包括了表德國和西班牙的代表,所以他他們擁有三分之二的投票權。 這意味著每次表決都是達梭最吃虧。
特拉皮爾最不滿的是,似乎只有法國愿意拿出好東西,而其他國家似乎在藏私。
他說:「由于法國歷來尋求戰略自主,我們的泰雷茲公司,在國防電子領域顯然處于領先地位。」
但是「當達梭航空公司希望與德國合作伙伴合作拿出歐洲戰斗機的某些技術時,他們卻以保密為理由不提供,除非法方再提供一些「高水平」的技術作為回報。」
他抱怨道:「這行不通,所以我們不斷遇到這些工作困難。」
俗話說:「歷史不會簡單的重演,卻會有相似的韻腳」。 1980年代歐洲各國提議合作研發先進戰斗機時,法國就是深感各種困擾,退出團隊選擇獨自研制戰機,也就是日后的「飆風」戰斗機。 至于剩下的歐洲國家,德國、西班牙與英國則繼續推動歐洲戰機,最終成果是「臺風」戰機,或叫EF-2000。
特拉皮爾表示,法國希望下一代飛機能夠發揮核威懾作用,能夠「不受任何外國限制」地執行任務,任何其他原因都將成為停止 FCAS 計畫的理由。比如法國戰鬥機需要能夠在航空母艦上起飛和降落,而其他歐洲國家沒有這個性能要求。
特拉皮爾被問到,「如果 FCAS 計畫失敗,達梭公司是否能夠獨自承擔,並在合理的時間內,向法國提供一架具有隱形能力的飛機?」
對此,特拉皮爾說:「我一點也不想顯得傲慢,但是除了我們達梭自己的能力之外,我們還需要誰的幫助才能製造一架戰鬥機呢?所以我願意合作、分享。我並不反對,只是我們才有這個技能。」
這是法國自戴高樂時代以來,堅持「戰略事務獨立自主」的又一次展現,他們雖然同意與歐洲各國合作,但是如果無法獲得足夠分量的自主權,他們會傾向選擇退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