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魯門號遭胡塞襲擊被迫退役報廢"——2025年4月15日,這則爆炸性新聞在中文互聯網刷屏。拖鞋軍真能打廢美國核動力航母?還是又一場精心設計的認知戰?隨著美軍公布最新影像資料,這場圍繞10萬噸鋼鐵巨獸的輿論戰真相逐漸浮出水面。
美國海軍發言人約翰·柯比直接甩出三張高清照片:艦載機在紅海上空訓練、甲板水兵檢修設備、廚房烤披薩的溫馨畫面,配文"我們的航母活得好好的!"。五角大樓同步發布的《全球航母部署圖》更將杜魯門號坐標明晃晃標在紅海中部,周圍是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和伯克級驅逐艦組成的護航編隊。這波操作直接將"退役說"打入冷宮——這艘1998年服役、設計壽命至2050年的航母,正值壯年若真被擊沉,堪比宣稱二十歲小伙突然病危般荒誕。
但謠言并非空穴來風。4月14日,一個名為"也門軍事"的付費藍V賬號宣稱"美軍確認杜魯門號退役",配圖卻是卡爾文森號航母緊急馳援中東的畫面。這種張冠李戴的手法正是胡塞武裝的"戰果通脹法":真打中一艘護衛艦就渲染成"重創航母戰斗群",擊落無人機立馬升級為"癱瘓美軍空中力量"。自2023年巴以沖突升級以來,該組織已十余次宣稱"打擊杜魯門號",而美軍每次回應都像復讀機般重復"一切正常"。
胡塞武裝發言人葉海亞·薩雷亞堪稱中東版"戰忽局局長"。2025年至今,他在社交媒體發布12次"成功打擊杜魯門號"的戰報,配上的視頻火光沖天,實際查證卻多是擊中商船或護航艦艇。4月11日擊落MQ-9無人機屬實,但轉頭就遭美軍報復性空襲打臉;4月6日宣稱打擊航母補給艦,實際戰果僅是造成2死4傷的地面沖突。這種"牛皮吹破天"的戰術,本質是用低成本襲擊撬動高關注,將自身包裝成"反美先鋒"。
但胡塞武裝絕非等閑之輩。他們控制著也門80%人口和紅海咽喉曼德海峽,坐擁35萬至80萬兵力,配備巴勒斯坦-2型高超音速導彈和"雅法"隱身無人機,背后更有伊朗軍工體系輸血。美軍耗費10億美元空襲,卻始終無法掐斷其導彈生產線,反被拖入"打地鼠"式消耗戰。正如美國前駐也門大使感嘆:"他們用200美元無人機逼我們發射百萬美元攔截彈,這不是戰爭,是經濟自殺"。
杜魯門號成為"挨打專業戶"的背后,是紅海特殊的地緣密碼。這艘搭載70架艦載機的移動軍事基地,既能威懾伊朗又能支援沙特聯軍。胡塞武裝選擇硬剛航母,就是要撕碎"美軍不可戰勝"的神話。但現實很骨感:杜魯門號的防御系統曾在2024年12月攔截8枚巡航導彈;今年3月遭商船撞擊后,帶傷上陣仍能日均起降19架次戰機。胡塞的土制導彈想突破層層防御,堪比用彈弓打坦克。
這場鬧劇最諷刺之處,在于揭開了兩個時代的碰撞。當胡塞武裝用信息戰消解美軍威嚴時,中國海軍正試驗電磁彈射航母;當美國海關因2008年老系統崩潰導致貨輪滯留時,中國AI報關系統已將圣誕樹歸類為"竹制手工藝品"巧妙避稅。技術代差的背后,是體系能力的碾壓——美軍航母仍在紅海硬撐,而福建艦已帶著無人加油機馳騁遠洋。
杜魯門號的"被退役"恰似美國霸權的隱喻。真正的危機不在胡塞的導彈,而在本土的衰朽:天價軍費養不起維修賬單,TikTok青年用段子解構帝國威嚴,霸權主義在透支中走向黃昏。下次再看到"擊沉航母"的爆款文,不妨想想衛星傳回的畫面——那艘叫杜魯門號的鋼鐵巨獸,正帶著美利堅最后的驕傲,在落日余暉中倔強巡航。而東方的海平面上,新生的光芒已悄然升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