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中央網信辦啟動了為期3個月的"清朗·整治短視頻領域惡意營銷亂象"專項行動,劍指惡意虛假擺拍、散布虛假信息、違背公序良俗、違規引流營銷等突出問題。近年來,短視頻營銷亂象已然成為網絡空間的一大頑疾,盡管監管力度不斷加大,但此類亂象仍屢禁不止。
據此前報道,2024年初,千萬粉絲網紅"貓一杯"所拍攝的"在巴黎拾到小學生秦朗作業本"視頻一度成為網絡熱點。但4月12日,杭州公安發布通告,"貓一杯"發布的這一系列視頻腳本為策劃、編造而成,公安機關對"貓一杯"本人、編導薛某以及涉事公司處以行政處罰。隨后,微信、微博、抖音等多個平臺都對"貓一杯"進行永久封號處置。
而此類短視頻營銷亂象并非孤例。"張文宏"帶貨虛假視頻,百萬粉絲博主"老陶說真話"發布虛假擺拍視頻,"千伊寶貝"賬號捏造身份、虛構人設發布視頻等內容不斷出現。
近年來,中央網信辦持續開展"清朗"系列專項行動,集中整治網上突出問題亂象。
在2024年"清朗"系列專項行動中,圍繞"清朗·整治‘自媒體’無底線博流量"專項行動,集中整治"自媒體"造熱點蹭熱點制造"信息陷阱"、無底線吸粉引流牟利等問題;圍繞"清朗·網絡直播領域虛假和低俗亂象整治"專項行動,重點整治通過擺拍場景等方式,制作"扮窮""賣慘"內容博眼球、通過渲染商品"功效"等方式,在直播帶貨中進行虛假宣傳、虛構直播"相親"嘉賓身份,炒作婚戀話題等七個方面的問題。
然而,在整治力度不斷加大的情況下,為何短視頻營銷亂象屢禁不止?
在業內看來,利益驅動下,創作者為快速獲得流量變現,不惜制造虛假、低俗內容是短視頻營銷亂象產生的關鍵因素。
知名互聯網專家郭濤認為,隨著技術的發展,惡意營銷手段越來越隱蔽,也增加了監管的難度。此外,許多用戶缺乏辨別真偽的能力,容易受到誤導,進一步助長了這種現象的蔓延。
而今日中央網信辦出臺的專項行動,更加深入、細致、全面地對短視頻營銷亂象涉及的四類問題作出整治計劃。
其中,在惡意虛假擺拍問題上,特別指出,打擊打造悲慘人設、假冒新就業群體身份,虛構"苦情"戲,利用公眾善意賣慘營銷;通過自我包裝、作秀等手段,編造"社會名流""成功人士"等虛假人設和情節,虛夸"爽劇"經歷,收割流量牟取利益;打著"助農""扶貧"名義,編造悲情劇本引流斂財;打造低俗惡俗人設,擺拍編造打架斗毆、謾罵吐臟、無底線騷擾等低俗惡俗內容。
在散布虛假信息問題上,打擊以"剪切拼湊""斷章取義""故意模糊時間地點""冒用身份"等方式惡意制造不實信息;利用"換臉""換聲""P圖"等手段編造不實內容。在違背公序良俗問題上,打擊以"戶外搭訕""街頭采訪"等方式尾隨陌生路人進行語言、肢體騷擾,或在互動交流中以"撩妹""相親""求吻"等話題為噱頭,誘導受訪者口述隱晦色情內容。在違規引流營銷問題上,打擊利用"情感交流""國學文化""中醫養生""快速致富"等噱頭,誘騙老年人等特定群體非理性消費,以及打著"網絡打假""維權斗士"等旗號發布虛假"打假""測評""探店"內容,誤導用戶對相關品牌形象、商品質量、服務水平認知。
在郭濤看來,與之前的整治行動相比,本次專項行動的目標更為明確,聚焦于解決短視頻領域的惡意營銷問題,打擊重點也更加細化,不僅關注內容的真實性,還強調對背后操縱者的追責。
"本次專項行動對于建立短視頻營銷亂象治理的長效機制具有重要意義。通過集中力量打擊當前的突出問題,可以為制定和完善相關法規政策提供實踐基礎。同時,提高公眾對于網絡誠信的認識,促使平臺加強自我監管和技術篩查能力。"郭濤進一步補充道。
而在中關村物聯網產業聯盟副秘書長袁帥看來,除了專項行動外,還可以通過多種措施減少短視頻營銷亂象。
"短視頻平臺應切實履行主體責任,加強內容審核和管理,建立健全內容審核機制,確保發布的內容真實、合法、合規。同時,推動短視頻行業自律也是減少亂象的重要途徑,行業組織可以制定行業規范和自律準則,引導從業者自覺遵守職業道德和法律法規,共同維護良好的網絡生態和社會秩序。此外,加強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形成全社會共同抵制虛假信息的良好氛圍。"袁帥說。
北京商報記者 金朝力 劉曼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