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胥 植
編輯| 王 潘
開年蜜雪冰城造就的港股IPO融資認購額紀錄,不僅一舉帶動奈雪的茶、古茗、茶百道的股價走出泥潭,霸王茶姬、滬上阿姨等玩家也紛紛開始加速IPO進程。
在雪王的光環之下,茶飲賽道再次變得火熱,這讓很多人忽略了卷成深度“紅海”的國內茶飲市場,其實已經開始步入存量階段。
財報數據顯示,奈雪的茶2024年營收同比下滑4.7%,凈虧損9.17億元;古茗盡管錄得營收、毛利、凈利的多重增長,但門店增速已顯著放緩,單店GMV開始下滑。
書亦燒仙草、CoCo都可、一點點等昔日明星玩家則掉隊跡象明顯,近幾年門店數量要么停滯不前,要么大幅銳減。其中書亦燒仙草在2021年9月門店數量一度突破7000家,門店規模僅次于蜜雪冰城,到了2024年9月已經不足5800家。
在行業整體放緩及競爭加劇的背景下,茶百道也交出一份“史上最慘”財報。據3月28日發布的全年業績公告顯示,茶百道2024年全年實現營收49.18億元,同比下降13.78%,凈利潤4.72億元,同比驟降58.55%。
門店規模的正向增長是茶百道僅存的“顏面”,全年凈新開594家,同比增長7.6%。但需要注意的是,2024年關閉門店數已經達到890家,超過新開門店的60%,而2023年的關閉門店數僅為220家。
茶百道正面臨新開門店增速放緩,同時關閉門店大幅增長的困境,而正向增長的成績,還是依靠“加大對加盟商政策支持及向加盟商出售貨品及設備的優惠力度,并加大整體市場推廣及市場營銷費用投入”來進行維持的。
“反向輸血”正是茶百道凈利潤大幅下滑的根本原因,作為一家近99%營收來自加盟商的企業,盡管茶百道門店數量保持增長,但2024年銷售貨品及設備收入同比下降14.2%,特許權使用費及加盟費同比下降7.9%,同時分銷及銷售費用支出更同比暴增201.6%。
資本市場的反饋同樣印證了茶百道的窘境。去年4月底,茶百道上市即破發,股價從17.5港元的發行價一路下殺到9月份的不足4港元;今年2月初在雪王的帶動下,茶百道曾一度沖到近14港元,但此后又迅速被打回原形,截至發稿,茶百道最新股價僅為8港元出頭。
從這樣的趨勢來看,守住盈利線恐怕才是茶百道今年的當務之急。有接近茶百道的人士向光子星球表示,相較霸王茶姬、茶顏悅色等搭建了成熟職業經理人團隊的新玩家,茶百道在整體管理上更具“江湖”氣息,在團隊體系搭建、執行效率、供應鏈與財務管理等方面的基本功都不夠扎實——一句話總結,能力跟不上野心。
茶百道目前所面臨的問題,更像是企業的“慢性病”,很難在一朝一夕內得到有效解決。在嚴峻的競爭態勢下,茶百道如果依然按部就班地“佛系”發展,很可能會在慢性衰退中,成為下一個書亦燒仙草。
加盟商“爭奪戰”升級
去年,畢業沒兩年的張小麗(化名)成為了茶百道加盟商的一員。當時其周邊不少朋友曾極力勸阻,稱“現在做奶茶生意,跟1949年加入國軍有什么區別?”
但不愿意當“牛馬”的張小麗還是義無反顧投入了茶百道的懷抱。在正式加盟前,她曾多次考察周邊門店,也反復進行了精打細算,“樂觀估計回本周期在一年半,悲觀一點就2-3年,之后基本就是躺賺了”。
但現實往往比理想骨感得多,張小麗告訴光子星球,等到門店剛剛開起來之后,才發現當時的預估還是過于樂觀了,在經歷了開業后短時間的高峰后,門店平均單日營收出現回落,按照這個情況,“可能要3-4年才能完全回本了”。
同時張小麗也錯誤估計了自身的精力投入程度,原本想著在門店步入正軌后,自己主要負責監督即可,但事實上目前她基本是全身心投入門店日常工作,“等于自己就是店長”。這同樣是一筆不劃算的賬,在張小麗看來,自己這個工作量和上心程度,至少得匹配上萬的月薪才說得過去,如果把這部分差額計入成本,回本周期又要拉長一兩年。
春節與家人深度溝通后,張小麗決定盡早止損,在正常經營的同時,也將門店轉讓信息掛到了網上,并抽出部分精力準備考公,“盡量少虧一點吧,就當交學費了”。
相比張小麗這樣的“小白”,更加老練的趙曼(化名)同樣察覺到了危險氣息。趙曼是較早加入茶百道加盟隊伍的一員,盡管賺錢不算多,但本錢已經全部回來了。
從前年開始,趙曼就明顯感受到了整個茶飲市場的“降溫”,門店賺錢效應持續下降,“隔壁不遠處的一家喜茶,前幾年經常排隊,現在都沒幾個人了”。
趁著還能賺錢,趙曼也將門店轉讓信息掛了出去,希望通過轉讓費來賺一筆再離場。她告訴光子星球,自己前期投入近40萬,現在轉讓費只要20萬,還算是比較良心。對于轉讓原因,趙曼留了個心眼,統一稱“不在這個城市發展了,沒有時間打理”。
門店轉讓掛出去3個多月了,咨詢的人很多,但真正有意向的卻沒有幾個,趙曼曾經一度將轉讓費降到了16萬,但對方在表示“和家人商量一下”之后便沒了回音。
如同張小麗和趙曼這樣的加盟商還有很多,在各大社交平臺上,可以看到大量的茶百道門店轉讓信息。
這背后,是整個茶飲行業的增長空間逐步到頂。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新茶飲市場規模為3333.8億,預計到2025年將會達到3749.3億,盡管還存在增長空間,但增速已經顯著放緩。
同時隨著經濟下行和新玩家的持續入場,“加盟商不夠用了”已經成為行業共識,去年以來,各大企業紛紛開始“爭奪”加盟商。滬上阿姨、奈雪的茶大幅下調了加盟費,且可以進行分期付款。
而古茗、喜茶、書亦燒仙草更直接放出了“免費”的大招:古茗加盟費從簽約后次年開始分三年收取,期間若無法繼續開店則無需繳納剩余費用;喜茶在去年一季度對新簽約伙伴合作費全免;書亦燒仙草在限定時間內,3萬元品牌使用費和1.5萬元綜合服務費全部免除。
為了招徠和挽留加盟商,茶百道在去年也下了血本,對新老加盟伙伴減免4-27萬元,同時下調了貨品、包材和設備價格,并推出“設備利舊”政策,允許符合條件的加盟商使用二手設備。
即便是這樣,茶百道也沒能阻擋加盟商們離場的腳步。極海品牌監測數據顯示,茶百道最近的一次閉店潮發生在去年5-6月,這期間門店數量從8400家左右減少至不足8000家,而最近90天新開門店320家,新關閉門店237家。
供應鏈“補課”成效緩慢
拋開行業大環境的因素來看,茶百道在加盟商“招新”和“留舊”方面之所以舉步維艱,其自身的劣勢一是“門檻”高,二是原材料貴。
有多位加盟商或意向者認為,加盟茶百道的前期投入較大,不計算租金和裝修費用,僅向茶百道支付的加盟費、設備費、首批物料、保證金等支出就接近30萬,即便在疊加了優惠政策后,依然高于不少同檔次的茶飲連鎖。
另一方面,茶百道向加盟商提供的茶飲原材料、設備較貴,同時管理嚴格。此前有加盟商透露,“為了省幾十塊錢外購了一個電子秤,被督導發現之后罰了五千塊”。
此前茶百道連續三年沒有在原材料上提供優惠,作為對比,疫情期間蜜雪冰城曾主動下調了原材料價格,以幫助加盟商挺過難關。同時茶百道線上訂單占比較高,對于加盟商來說,平臺傭金、補貼、推流和配送費用會大幅擠壓利潤空間,有加盟商曾直言,開店收入還“不如打工”。
事實上或許并非茶百道不愿意在材料和設備上“讓利”,而是其對供應商的依賴遠高于同行,對上游資源掌控能力有限,其原材料價格受市場波動影響更大,相較部分擁有全供應鏈整合能力的友商,無法在成本端實現精準控制。
如同前文所分析的一樣,茶百道在門店擴張同時,營收和凈利潤均產生不同程度下滑,一部分原因也來自于供應鏈成本無法得到持續優化。
茶百道顯然也早就意識到了問題所在,在去年的招股書中,茶百道曾表示IPO募集資金的約51%,將用于提高整體運營能力及強化供應鏈管理。
從目前的成果來看,茶百道在倉儲物流體系建設上提升顯著,其通過自營+三方合作模式建立起倉儲物流網絡,截至2024年底在全國已有24個倉配中心,90%以上門店可實現下單補貨次日達。
但在更為重要的原料自產方面,茶百道的進度還較為緩慢。除了在成都自建的包材工廠外,去年僅有福州的原葉茶生產基地投產,水果、牛奶等其他核心原材料依然需要依靠采購。
作為對比,蜜雪冰城目前已經建設了五大生產基地,生產范圍覆蓋糖、奶、茶、咖、果、糧、料七大類食材,飲品食材自產比例已經高達60%,其中核心飲品食材已經實現了100%自產,采購成本也低于行業平均水平。
總體來看,茶百道在原料自產方面有一定規模和特色,但相較于蜜雪冰城、古茗等領跑者,茶百道一方面布局范圍較窄,另一方面規模化效應也不夠明顯,對成本壓縮幫助有限。在開源節流的大環境下,不能向加盟商“動手”的茶百道,還需要在自建供應鏈上加速提效。
海外難成“第二條增長曲線”
如同車企一樣,茶飲企業出海已成為不可避免的大趨勢。而茶百道同樣將海外布局作為未來的重點戰略路線之一,希望在國內的“紅海”之外,開辟一條新的增長曲線。
從目前的成果來看,茶百道在海外布局方面亮點和挑戰同樣突出。截至2024年底,茶百道在海外共有11家門店,不說近5000家規模的蜜雪冰城和2000多家規模的貢茶,即便是相比霸王茶姬的一百余家和喜茶的近百家海外規模,茶百道也差異巨大。
這主要來自于茶百道在海外入局時間較晚,同時其在海外擴張的目標規劃也不夠清晰。一位深度參與茶百道海外業務落地的人士鄒顯坤(化名)告訴光子星球,茶百道在海外市場有決心,但能力和魄力還有所欠缺。
而韓國市場則是茶百道最亮眼的成績。 從去年初在首爾江南開設首家海外門店以來,到今年2月茶百道已經在韓國市場開出10家門店,據悉排隊加盟商已有數百家。在用戶方面,超80%消費者來自韓國本土,單杯產品均價在人民幣40元左右,復購率也接近50%。
從各方面數據表現來看,茶百道在韓國市場的表現,相較于蜜雪冰城和喜茶都稱得上“碾壓”,這主要歸功于首家門店成功所帶來的標桿效應。
但這一成績可能并非如同外界所認為的“戰略上的成功”,而是要更多歸結于運氣。鄒顯坤表示,茶百道在韓國“賣爆”,一方面是品牌LOGO上的討巧,因為韓國人“喜歡熊貓”,這方面茶百道的確沒有對手;但更為重要的原因,在于一個關鍵人物——王歡。
與其他茶飲品牌出海首先是打造直營形象店不同,茶百道在海外布局,更傾向于說服國內大加盟商去“打頭陣”。
而韓國首店,正是王歡主動尋找茶百道去開設的。王歡在韓國生活了多年,對韓國市場有相當深入的了解,在茶百道產品的本土化策略上亦貢獻巨大,包括將首店開在江南富人區而非茶飲品牌首選的華人聚集區,也是慧眼獨到之處。
憑借韓國首店的突出成績,王歡直接一躍從韓國加盟商升級為茶百道VP,全面負責茶百道的海外業務。但正如前文分析,韓國市場的表現來自于王歡對這一市場的深入了解和部分運氣原因,這一成功模式很難復刻到其他市場。
決定茶飲品牌海外門店表現的核心要素,是好的地段,韓國正是一個例證。但新加坡、香港等市場的區域稀缺性突出,好的地址往往很難找到,要么就是在哄搶之下溢價嚴重。
因此茶百道目前在海外的布局戰略,更接近“廣撒網”的試水模式,不管是馬來西亞、澳大利亞、泰國,還是即將進軍的新加坡和歐美市場,茶百道都并未投入太多,而是寄希望于能夠有一家門店實現如同韓國首店一樣的突破,然后再迅速跟進資源,深耕這一市場。
據鄒顯坤透露,目前茶百道大部分海外門店都是國內大加盟商過去開的,預計在今年6月開業的新加坡首店,茶百道計劃將其打造為自營+合作的形象店,因前期投入極高,茶百道曾多方尋求投資,最終還是依靠國內加盟商的助力才得以落地。
換句話說,茶百道的海外野望,一靠國內“江湖朋友”的鼎力支持,二靠如同韓國市場一樣的“碰運氣”。目前茶百道的海外供應鏈采用國內直供+本土采購的方式,其更多還是希望沿用國內的加盟模式——自己做好供應鏈即可,而門店成敗則靠加盟商個人。
在同時服務多個茶飲品牌的鄒顯坤看來,茶百道相比霸王茶姬和茶顏悅色等對手,管理專業性和成本控制能力均有一定差距,其在海外市場的開拓,也更多靠“人情世故”而非清晰明確的規劃和強力執行能力。目前茶百道的海外成績同樣印證了這一點,除韓國外其他市場表現中規中矩,大體上盈虧各半。
盡管目前來看茶百道并未面臨直接危機,但在加盟商引入和支持上的“被動防御”收效甚微,同時供應鏈構建進度較慢,對成本端貢獻有限,而海外的“佛系”發展路線還需要時間來驗證,短期內難以實現規模效應,也無法為整體營收“錦上添花”。
這正是文章開頭所說的“慢性病”體現,突發“急癥”往往有著漫長的潛伏期,雖然茶百道還未到“下猛藥”的程度,但仍需要引起足夠重視,否則將在漫長的下行期中逐步陷入泥潭,這一點,書亦燒仙草正是前車之鑒。
微信號|TMTweb
公眾號|光子星球
別忘了掃碼關注我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