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渾渾噩噩活著,從未認清過一個現實:社會存在一種隱秘的剝削系統,它就像三只無形的巨手,阻隔著階層的流通,但大部分人們卻不自知。
而那些實現了階層跨越的人,往往就是因為認識到了三級剝削系統的本質,并且進行了自我認知革命并付諸行動。
社會的第一級剝削系統:勞動剝削(時間剝削)
這里并非歧視勞動者,只是呈現一個現實:最初級的剝削系統,就是剝削勞動。
這種勞動不分體力和腦力,傳統的“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說法已經在現代社會被改變了。事實上,現代社會的初級剝削更隱蔽,就像很多寫字樓里的上班族,其實也是被初級剝削的對象。
這種剝削的特征,除了占用你的體力,更主要是占用你的時間。
在傳統社會,作為底層人值得被剝削的只有體力;到了現代社會,盡管還有一些人仍然是被剝削體力,但也出現了大量被剝削時間的人。
你必須將你的大部分生命時間貢獻出來,給予工作,不管這種貢獻的意義和價值有多大,重點在于一種“服從性測試”——你貢獻出時間的這個態度,比你創造的價值本身更重要。
因此也可以說,初級剝削系統,本質上是一種社會控制。它通過規定時間的勞動,將人們綁死在“時間+空間”的二元矩陣中。
更可悲的是,這種“被剝削的資格”想要獲取仍然不易,就業似乎總是稀缺的、珍貴的。底層人的人生,就是為了能“穩定地被剝削時間空間”而存在。
為什么要這樣做?答案在于第二級剝削系統。
社會的第二級剝削系統:資本剝削
當你成功地穩定在第一級剝削系統的時候,恭喜你,終于有可能獲得第二級剝削的資格了。
社會剝削系統的特征在于,它隱匿于人心。
每個人都告訴你,擁有穩定的工作并建立家庭,就是完美的人生。但他們沒有告訴你,你只是獲得了“資本剝削”這一層級的入場券。
房貸就是第二級剝削系統當中的首要顯著特征。房貸是一個現代事物,它精準地表達了現代社會剝削方式的精致包裝。
房貸的前提是房價一定要高,這樣便制造出一種假象:你無法輕易獲得一套房子而不需要通過貸款。
人為制造稀缺性,永遠都是剝削的核心要義。
房子的稀缺性是權力與資本的合謀,人的最基本權利——居住權成為了上述二者販賣的核心資源。只有在這種“居住權很難獲得”的虛構故事之下,資本和權力才能成為最牢固的同盟。
更諷刺的是,他們還會將這種虛構進行美化,讓你感恩戴德:你只需要首付一小筆錢,就能住上房子,而支配你一生的貸款與利息則得到了某種合理化。
除了房貸,第二級剝削系統還有各種各樣的“游戲”等著你。
從各種投資到財富升值手段,舊的資本誘惑著你成為新的資本。這種游戲的魅力在于,成功者的故事永遠在被傳頌,而失敗者的灰飛煙滅永遠都在被無視。
如果你很幸運擁有了資本,成為“有產者”,恭喜你,你又獲得了下一級剝削的入場券。
社會的第三級剝削系統:信息剝削
初級剝削在于勞動和時間,二級剝削在于資本,三級剝削就在于信息。
真相與信息,才是這個世界最昂貴的東西。
但問題在于,頂層游戲者們不會告訴你真實的信息,他們形成了一種同盟,只在固定的圈子內共享信息而不外露。
越是接近頂層剝削系統,圈子越固定化、封閉化。
因為他們明白,這時候的稀缺性來自于身份認同、信息稀缺,唯有制造人為的堅固障礙,才能讓信息剝削成為可以依賴的手段。
當你手握著一些資本,認為自己也成了小小的“有錢人”,卻發現你跟頂層之間的真正區別在于,他們不會接納你進入那個圈子,他們更不會跟你共享真實的信息。
因為,這時候你才是那個被“信息剝削”的對象。
一個消息、一句話、一次推薦,對頂層來說就能完成一次巨大的收割。
第三級的被剝削者最難的就是獲得這樣一個消息、一句話、一次推薦。
而第三級掌控者畢生的追求,就是保證自己仍然處在消息可傳達的圈子里。
所以,頂層游戲的難度也在于此——頂層人的失敗,往往起始于被排擠出圈子。
第三級的被剝削者,他們不斷追隨這些圈子,雖然自己無法進去,卻也能嗅得幾分蛛絲馬跡,從而擁有對第二級進行剝削的機會。
但也有愚笨者,想跟著圈子玩卻玩砸了,或者根本就是被頂層圈子收割的對象,從而失去一切,甚至死無葬身之地。
所以,無論身處哪一層,其本質都是一場只有少數贏家的生存游戲。
普通人如何突破認知?
對普通人來說有兩個選擇:要么不在乎社會剝削系統的存在,甘愿平淡過一生;要么選擇認知突破,嘗試跨越剝削壁壘。
認知革命首先來自于反省。古希臘的名言“人啊,認識你自己!”要時刻銘記于心。
渾渾噩噩的人,一輩子都從不反省自己,憑著本能生活。
第二步來自行動。從行動中突破認知,而不是依賴幻想。不要等到一切條件完美再去行動,“再準備一下”永遠都是借口。
行動,只有“現在立刻行動和永遠不行動”這兩個區別。
第三步來自思考。學習固然重要,但沒有思考的學習就是自我欺騙。從正反兩面思考每一件事,從事情的本質思考每一件事——長期保持思考的習慣,就已經是最大的認知突破。
面對社會的三級剝削系統,如果想要實現自我突破,就必須先搞清楚自己的位置、自己能做什么,然后立刻開始行動。
三級剝削系統的真相是很殘酷,但是從另一面來看,它又是馬斯洛需求層級當中“自我實現”的游戲規則。
這個世界永遠都有正反兩面,你如何去看待它,本身就已經是一種認知差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