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寧波晚報
當下,年輕人最喜歡在陽臺上種啥?
種多肉植物、辣椒、小番茄
已是過去時
今年的新頂流是盆栽藍莓
寧波天勝花鳥市場的盆栽藍莓。記者 周暉/攝
記者近期走訪甬城花木、水果批發市場以及線上線下平臺時發現,今年春季,以“藍莓自由”為口號的盆栽藍莓熱迅速席卷消費市場,寧波果品批發市場一天可銷售盆栽藍莓近3000盆。淘寶數據顯示,3月盆栽藍莓成交量同比暴漲246%,銷量超100萬株。
不少寧波網友在社交平臺上展示自家陽臺、辦公區已開花掛果的盆栽藍莓,宣稱即將實現“藍莓自由”。但也有網友吐槽,種植藍莓并非商家宣稱的“零基礎可種”,落果、果實干癟或不轉色、果苗發育不良等問題不少,想吃到可口的藍莓并不容易。
從陽臺到辦公室:
盆栽藍莓“社交硬通貨”
“我之前養過不少花,但這次種藍莓是最受關注的一次,幾乎每一顆快成熟的藍莓都被同事們預定了!”“95后”白領小樓最近在辦公室的朝南角落養了一盆藍莓,迅速成為周邊辦公區的焦點之一。午休時分,不少同事常常過來圍觀、點評一下,讓小樓頗有成就感。
社交平臺上的網友分享。
在寧波果品批發市場,來自云南、已開花掛果的盆栽藍莓剛上架就被熱捧,單日賣出近3000盆。在寧波天勝花鳥市場,一盆樹齡八年、已掛累累果實的盆栽藍莓售價約350元。而最火爆的是電商平臺,有云南商家一天爆單4000件,幾乎把整個藍莓果園賣空。
消費者對藍莓樹的興趣甚至超過藍莓果實。據電商平臺數據顯示,3月,有超100萬株盆栽藍莓涌入城市家庭,買家多為25歲至35歲的年輕人,其中許多人此前已種過辣椒、番茄甚至“網紅香蕉”。
這股風潮甚至改變了傳統農業模式,藍莓采摘游的盈利模式往年主要靠游客采摘收費,而今年不少游客選擇直接連盆端走。有相關負責人調侃:“年輕人不炒基金改種藍莓了,畢竟這‘理財產品’能看又能吃!”
“零基礎可種”?
其實比多肉要難養
商家宣傳的“零基礎可種”“掛果發貨”“包活包補”讓許多人心動,但現實卻潑了冷水。市民王先生花三個月養出一盆枯枝,自嘲“新手殺手”;有網友曬出“綠果永不轉色”的尷尬;也有網友吐槽:“多肉都養不活,想藍莓自由?先過‘藍莓生存’這關吧!”
記者咨詢天勝花鳥市場一位資深人士陶女士,她表示,網上那些促銷有不少噱頭,實際上藍莓是“嬌氣小公主” 。一是,品種很多,要適配;二是,種植難度比多肉要高。比如土壤,必須酸性土(pH值4.5-5.5),普通園土直接種會“水土不服”;三是,自來水含鹽分易讓葉子發黃,最好用純凈水;四是,藍莓喜光,需要保持每天日照6小時,放在日照不好的辦公區容易養死,建議放在陽臺、花園里。
寧波秋歌農場種植技術負責人朱善海表示,盆栽藍莓種植并非易事,首先是精選藍莓品種,如L25品種藍莓成熟后果實又大又飽滿,且口感脆爽;其次是溫度,藍莓對溫度非常敏感,只要溫度低于5℃,果子就很容易凍傷。為了保證盆栽藍莓順利越冬,他們農場在大棚內配備了保溫設施。此外,水肥管理也是種植的關鍵,農場采用科學的水肥營養調配方案,并引入激光補光燈等。
有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市場在售的小盆栽藍莓一般為一年至三年苗,屬于半成品,果實一般較小,尚未進入豐產期,水果品質與五至八年、豐產期的草莓樹果實不可同日而語。而且,網購的品質良莠不齊,需要貨比三家,理性購買。
年輕人為何沉迷種藍莓?
為“情緒價值”買單
盆栽藍莓的走紅,是近年來“情緒經濟”的又一縮影。與多肉、花卉不同,果蔬盆栽兼具實用性與社交屬性。年輕人通過種植藍莓、番茄、辣椒等作物,既滿足對健康食材的需求,又通過分享成長過程獲得社交認同。
種藍莓的熱潮背后,是都市人尋找“慢生活”的路徑之一。有市民每天用手機記錄藍莓變化,“從光桿到結果,像養了個不會說話的孩子。”社交平臺上,“藍莓盆栽日記”話題瀏覽量超427萬,網友自稱“精神股東”,每天追更果實進度。
事實上,為情緒價值買單的“情緒經濟”近年來屢見不鮮,比如陽臺種菜、辦公室農場,從多肉到香蕉,再到藍莓,“工位園丁”用綠色養育來緩解工作、生活的壓力。
有網友坦言,種花只為觀賞,而種水果可以實實在在地吃到自種水果,一盆盆栽藍莓售價基本40元至百元不等,盛果期能收到數斤果實,算下來比超市買劃算,還能親子教育、曬朋友圈,綜合收益多多。
熱潮下的冷思考:
市場需規范,消費者需理性
盆栽藍莓的火爆,折射出農產品創新與消費新場景的潛力。但也暴露出一些問題:一方面,部分商家過度宣傳“簡單易種”,忽視技術門檻,導致消費者體驗的落差;另一方面,產業鏈尚不完善,如物流損耗、品種適應性差異等,影響長期復購率。
有專家建議,消費者應理性看待營銷噱頭,選擇適合本地氣候的品種,提前學習養護知識。產業端則需加強技術推廣,規范市場宣傳,讓“藍莓自由”不止于概念,而是真正融入日常生活。此外,降低期待值也是一種心態調整。“藍莓苗能活就是勝利,結果算是驚喜。”有網友總結。
盆栽藍莓的走紅,是都市農業與消費心理碰撞的結果。從技術到情感,從市場到個體,這場“藍色風暴”能否持續,取決于產業能否平衡商業沖動與用戶真實需求。這個過程中,商家和消費者都需要補一補課。或許,“藍莓自由”的真正意義,不在于果實產量,而在于種植過程中那份對自然的親近與對生活的掌控感。
來源 寧波晚報 記者 周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