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三雙歷經風霜的手緊緊相握,一同面向鏡頭宣布簽約功成的那一刻,中亞的歷史終于翻開了新的篇章。
就在前不久的3月31日,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三國總統共同簽署了國界交界點條約。
隨著條約的簽訂,費爾干納盆地——這個隨時可能會被引爆的“中亞火藥桶”,終于在“平等互利、相互尊重”的宣言中化干戈為玉帛。
而同樣牽動人心的,還有一條來自東方的“大動脈”,正在緩緩聯通中亞各國……
本可以過得很好
當烏茲別克人的希瓦和布哈拉兩大汗國在中亞落成的那一刻,他們就注定將永遠無法擺脫這片土地的束縛。
在蘇聯進行中亞民族劃界的時候,烏茲別克斯坦難得的占據了很大一部分平原地區,這也就意味著,農業不會成為制約烏國發展的主要因素。
1924年12月,烏茲別克革命委員會宣布烏茲別克將作為一個加盟共和國并入蘇聯,烏茲別克斯坦作為民族國家的歷史就是從這一刻開始的。
但蘇聯在民族劃界時,將塔吉克自治州的民族單獨識別作了一個群體,因此,有幸被“抬旗”的塔吉克一夜之間成了共和國,于1929年獨立了出去,烏塔兩國命運糾纏的伏筆也在此時埋下。
入盟后的烏國,在蘇聯農業集體化的浪潮中,實行了土地-水利改革,借助地理優勢,烏國的農業短時間內就取得了不錯的發展。
但問題在于,雖然有著棉花的“金字招牌”,可加工、儲存和運輸方面發展的滯后,讓烏國空有一手好牌,偏偏打不出去。
直到,戈爾巴喬夫的改革,讓蘇聯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矛盾變得越發尖銳,尤其是80年代末,受到影響的烏國也開始出現了民族矛盾,分離主義思潮逐漸抬頭。
時局動蕩,讓加盟國成員人人自危,再加上烏國本來就有著不錯的立國基礎,因此,總統卡里莫夫很早就開始為脫離蘇聯做著準備。
終于,所有的矛盾匯聚在“8·19事件”時集中爆發,卡里莫夫找準時機,率先召開了非常會議,于8月31日第一個宣布脫離聯盟,僅僅一天后,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就正式獨立。
但初出襁褓的嬰孩,終究是沒體會過世事的險惡,迎接他們的,顯然不會是一條坦途……
接不住這潑天富貴
蘇聯解體后,中亞地區出現了“政治真空帶”,眼見一塊“肥肉”沒有了守衛,美國又怎么會放過這個天賜良機?
于是,一個名為國際開發署(USAID)的“白手套”,便打著對外援助的幌子,開始著手在中亞安排布局。
國家利益向來是美國外交政策的指南針,由于烏國的獨特性和重要性,推動烏國成為地區伙伴就是美國中亞戰略的重要一環。
一方面,美國通過所謂的“民主”,實現美式價值觀的輸出,為其介入烏國的政治生活提供便利。
另一方面,支持非政府組織(NGO)引入專家咨詢、技術指導、資金支持,“幫助”烏國向市場經濟轉型。
到這里,明眼人都能看出來,對烏國的援助,實際上就是為了鞏固美國在中亞地區的影響力,維護其全球戰略利益。
這算盤打得都把珠子崩到俄羅斯臉上了,要是連家門口都敢丟掉,以后還怎么做人?
于是,俄羅斯立刻加緊了自己在中亞的布局,而且,俄羅斯還與中亞各國有著割不斷的歷史聯系,憑借這個優勢,那必然有和美國的一戰之力,于是,經濟援助、政治合作等手段接踵而至。
美利堅的“刀”(dollar),配著俄羅斯的“布”(盧布),兩大強國伺候著“烏”(烏茲別克斯坦)一個,這福氣還小呀?
就是在這樣的“蜜罐陷阱”中,烏國漸漸失去了對二國的防備,但還沒等它沉浸其中,一潑冷水便傾盆而下。
2005年,隔壁的吉爾吉斯斯坦在美國的鼓動操作下,爆發了“郁金香革命”,顏色革命瞬間讓吉國陷入了長期動蕩的局面之中,烏國也被不幸波及。
吉國的顏色革命尚未停歇,地處費爾干納盆地的安集延就緊跟著爆發了武裝騷亂。極恐分子襲擊了警察和軍營,搶走大量武器彈藥,并釋放獄中的罪犯。
騷亂瞬間就演變成了大規模的抗議活動,示威者高呼口號,要求現政府下臺,眼看著,烏國也要步上吉國的后塵。
卡里莫夫得到消息后,第一時間趕往安集延處理騷亂,不到一天的時間,事件便被平息,雖然過程還算順利,但169人死亡的結果,還是讓烏國見識到了人心的險惡。
即使烏國政府已經將安集延事件定性為極端主義勢力策劃的反政府活動,但美國和西方國家還是在事后對卡里莫夫的行為大加批判。
看到美國“民主自由”面具下的猙獰面孔,烏國終于悟了……
7月29日,烏國采取反制措施,要求美軍撤出駐汗阿巴德軍事基地。美國為了再反制回去,轉頭就將卡里莫夫告上國際法庭。
然而這次,事情并沒有按照美國的“劇本”發展,在多次提告無果后,美國只能按照要求關閉了軍事基地,有生力量都撤往了阿富汗,徒留一地雞毛。
至此,兩大強國的中亞爭奪戰似乎臨近了尾聲,但留下的爛攤子,只是讓這些本就不富裕的國家更加一蹶不振。
烏國本有著不錯的發展前景,但是這么多年的摸索和碰壁,早已磨平了剛獨立時的棱角和銳氣,這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國家,可能只是缺少一個機會,一個能將遙遠的過去和遙遠的未來再次連接起來的機會……
那是一條神奇的“天路”
其實早在1998年,中國交通部代表團就在對烏國的訪問中,與烏、吉兩國的代表簽署了汽車運輸協定,中吉烏公路在此敲定。
而第二年,中國鐵路專家就完成了在中吉烏三國建設國際鐵路的可行性研究,全長577公里的中吉烏國際鐵路規劃,也在這時就提上了日程。
但由于這兩個國家不是政變就是騷亂的,天天也沒個安穩。
尤其是吉國南北部族政權的反復橫跳,讓吉國段的鐵路始終無法決定走南線還是北線,再加上政權更迭帶來的朝令夕改“后遺癥”,為防錢打了水漂,這條鐵路就被拖在了這里。
但烏國對這條鐵路可是已經垂涎很久了。
要知道,烏國在蘇聯時期的鐵路規劃,就基本是“條條路通莫斯科”,畢竟作為原料供應地,烏國最大的責任就是供給聯盟,這就導致了烏國本國的鐵路網絡一直得不到健全的發展。
而俄羅斯更是繼承了蘇聯的地緣焦慮,為了把控住自己周邊的一切,凡是過境俄羅斯的鐵路運輸,都要放在由它主導的框架內行進。
烏國和吉國就是掉在了既想搭上中國的“快車”,又不敢得罪俄國“大哥”的“中間地帶”,所以一直搖擺不定,再加上國內又不太平,因此就將此事一直擱置著。
烏國本身就是內陸國,周邊的所有鄰國也全都是內陸國,作為一個“陸鎖國”,烏國比任何國家都渴望找到一條走出去的道路,夾在這種地緣噩夢的縫隙中,烏國只能“左右逢源”。
可就是在如此混亂的局面中,中國于2013年提出了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大倡議,國際社會廣泛響應。
也就是在“一帶一路”的規劃中,快要被遺忘的中吉烏國際鐵路再次得到了重視。
亞太經濟圈和歐洲經濟圈是如今世界上最大的兩大經濟區,但廣袤的亞歐大陸卻成為了二者溝通的最大障礙,中吉烏鐵路的修建,正是開拓和發展這兩大區塊的重要一步。
此外,我國一直都有人口眾多,人均資源占有量少的問題,特別是石油、鐵、銅、鋁這些大宗戰略資源。
中亞地區,尤其是里海邊沿,石油、天然氣、有色金屬等資源都比較豐富,提高我國礦產資源保障能力,也就在這一條鐵路之上。
最為關鍵的是,不要問中國有沒有信心建成這條鐵路,中吉烏公路的率先通車已經證明了,中國有能力也有毅力兌現我們的承諾,在大國博弈不止的今天,中吉烏鐵路就是一條沒有美俄陰影籠罩的全新通途……
歷史的長河奔涌至今,當駝鈴古道與現代鐵軌在中亞腹地交匯,烏茲別克斯坦的機遇也隨之而來。
真正的復興之路,不在于選邊站隊的權宜之計,而在于將自身化作樞紐的勇氣,當滿載貨物的列車最終沖破地理的桎梏,這個古老民族或許終將證明,最堅韌的束縛,往往孕育著最磅礴的破繭之力……
參考文獻
[1]《列國志-烏茲別克斯坦》[M]孫壯志、蘇暢、吳宏偉 編著
[2]《中吉烏鐵路建設的必要性分析》[J]劉巖 著
[3]《吉烏兩國地理劣勢有望轉化為優勢:中吉烏鐵路將成歐亞大陸物流新通道》[N]白波 文
[4]《中吉烏鐵路將為地區互聯互通開辟新通途》[N]關建武、李奧、趙戈 文
[5]《擔心中國擴大影響 加緊拉攏中亞國家:中吉烏鐵路進展快,美國坐不住了》[N]陳子帥、李強、莽九晨、柳直 文
[6]《中吉烏鐵路將助推中亞經濟騰飛》[N]何詩霏 文
[7]《中吉烏鐵路預期升溫,它能為沿線國家帶來什么:烏茲別克斯坦高度重視將本國發展戰略與“一帶一路”倡議進行對接,中烏之間的經濟合作越來越密切》[N]錢小巖 文
[8]《美國國際開發署對烏茲別克斯坦的援助評析》[D]陳菊霞 著
[9]《中吉烏鐵路迎轉機,中-歐最短貨運路線要來了》[N]潘寅茹 文
[10]《中吉烏鐵路線路宏觀走向方案研究》[J]馬嘉 著
[11]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0282399/answer/1222636619
[12]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28114331556777445&wfr=spider&for=pc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