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想到,《哪吒2》在全球第三大票倉——日本,遭遇了票房滑鐵盧。
4月4日,《哪吒2》在日本大規(guī)模公映,上映兩周,便已處于下映狀態(tài),其累計票房為2.3億日元。
換成人民幣,差不多在1172萬左右,而日本常住人口有1.3億,華人100萬,如此之差的票房,簡直無法想象。
對比一下,中國內地152億票房,北美2091萬美元,差不多1.5億票房,馬來西亞人口只有3500多萬,票房則拿到了8300多萬。
日本那么大的市場,連1500萬票房都沒拿到,還有,更重要的是,吒兒在日本竟然輸給了古天樂。
2025年第15周,4月11日至13日,日本票房排行榜出爐,前三甲為《哆啦A夢:大雄的繪畫奇遇記》《諜網(wǎng)追兇》和《魔法壞女巫》。
其中最新版“哆啦A夢”蟬聯(lián)6周票房冠軍,累計總票房達到40.77億日元,拉米的新片《諜網(wǎng)追兇》在701家場館開畫,首周末僅收1.63億日元,也是撲街的節(jié)奏。
而《哪吒2》第二周票房為180萬日元,換成人民幣為9萬多塊,未能沖進榜單排名,這不是日票房,而是周票房統(tǒng)計。
說明,吒兒在日本已經(jīng)處于接近下映狀態(tài)了。
怎么說是滑鐵盧呢?
這是相對于預期,以及點映一票難求來說的。
別看日本人口不多,但是他們特別愛看電影,年度產(chǎn)出票房次于北美和中國市場,排名第三,名副其實的全球第三大票倉。
日本的動漫產(chǎn)業(yè),全球第一,喜愛到什么程度呢?這么說吧,去年日本票房排行榜前十中,有8部動畫電影。
日本的文化和中國相似,日文中有2136個常用漢字,占比25%。早在唐朝時期,我們的東方文化深深影響了日本,像《西游記》《封神演義》這些,他們的小孩也都知道。
另外,3月14日,《哪吒2》在日本做了小規(guī)模點映,當時上映的場館為32家,票房出奇的好,開畫即大爆了1.56億日元,折合800多萬人民幣。
不管是預期來說,還是點映票房數(shù)據(jù)來說,《哪吒2》各項指標都符合日本市場,可票房就是沒有起來。
就在《哪吒2》節(jié)節(jié)敗退的同時,另一部中國電影卻在日本悄悄創(chuàng)造了奇跡,那就是由古天樂主演的《九龍城寨》,日本票房爆了4億日元。
此片的走勢和《哪吒2》恰恰相反。
《九龍城寨》于1月17日登陸日本,第一周1900萬日元,幾乎無人問津,第四周票房則爆到1.35億日元,從小規(guī)模慢慢擴映,最終用了13周,創(chuàng)下了日本年度華語片最高票房。
那么,吒兒為何輸給了古天樂呢?
是口碑不好嗎?
非也!
日本著名動畫制作人新海誠近日發(fā)文,用了很多感嘆號,和“太震撼了”來高度贊揚《哪吒2》。
新海誠在日本的名氣僅次于宮崎駿,代表作有《鈴芽之旅》《你的名字》《天氣之子》等。
《哪吒2》能得到動畫行業(yè)人員的認可,口碑能差嗎?
還有,《哪吒2》在日本評分網(wǎng)站上拿到了4.1分,按照10分制計算,那就是8.2分,和咱們豆瓣8.5分相差無幾,觀眾的大數(shù)據(jù)口碑很好。
既然不是口碑問題,那為何輸給了《九龍城寨》呢?
其實,與以下幾點有關系。
其一、發(fā)行策略出現(xiàn)了重大失誤。
《哪吒2》在日本的上映堪稱災難級示范,分為點映和大規(guī)模上映。
前面我們說的點映,因為日語配音版還未制作好,發(fā)行方頭腦發(fā)熱,先上映了國語版本,配的字幕為英文和日文字幕。
剛開始貢獻的800多萬票房,均為能夠聽得懂中國話的華人觀眾,其余90%的本土普通觀眾,直接被勸退了。
4月4日,日語配音版本終于上映了,初期160家影院鋪開,但上座率不佳后迅速被砍到深夜場,形成惡性循環(huán)。
而《九龍城寨》則穩(wěn)扎穩(wěn)打,靠長線放映逆襲。
其二、猛烈宣發(fā)和零宣發(fā)。
在點映階段,宣傳海報上全是“全球動畫票房第一”“緊急上映”等夸張標語,日本觀眾覺得太浮夸了,他們才是動漫之國,怎么能允許中國造出全球第一的動畫呢?
從心里,壓根就有些瞧不起《哪吒2》的意思。
到大規(guī)模上映之后,各大影城,又幾乎見不到任何《哪吒2》的宣傳海報,也不知道片方?jīng)]有宣發(fā)資金,還是怎么了?
相比之下,《九龍城寨》低調進場,靠口碑慢慢發(fā)酵。
其三、文化還是有些隔閡。
《哪吒2》作為續(xù)集電影,對日本觀眾設置了天然的觀影門檻,沒看過前作的觀眾很難快速理解人物關系和世界觀。
這種“續(xù)集依賴癥”直接勸退了大批潛在觀眾。
而《九龍城寨》,雖是漫改作品卻獨立成篇,其核心的江湖義氣和兄弟情義,完美復刻了日本觀眾最愛的“任俠道”精神。
更妙的是,影片將八九十年代香港的市井江湖與現(xiàn)代動作美學相結合,既滿足了日本觀眾對港片黃金時代的懷舊情懷,又以凌厲的動作場面帶來新鮮刺激。
這種“舊瓶裝新酒”的巧妙處理,讓影片成功跨越了文化差異,而《哪吒2》卻困在了中國神話的語境里難以突圍。
說到底,電影出海不能只靠視覺奇觀,更要找到能跨越國界的情感共鳴點。
此外,《哪吒2》的敘事節(jié)奏也可能讓日本觀眾感到不適。
影片延續(xù)了中國動畫快節(jié)奏、高密度的風格,信息量大且情感爆發(fā)集中,這與中國觀眾的觀影習慣契合,卻與日本觀眾偏愛的細膩、留白的敘事有所沖突。
《九龍城寨》其節(jié)奏張弛有度,動作戲與情感戲交織,既緊湊又不失沉穩(wěn),更貼合日本觀眾的審美期待。
最后,市場時機也是關鍵。
《哪吒2》選在春季檔上映,面臨日本本土動畫和好萊塢大片的夾擊,競爭激烈。
而《九龍城寨》避開了高峰期,通過小規(guī)模放映積累口碑,逐步擴大影響力。
歸根結底,電影出海不僅是作品實力的較量,更是文化適配與市場智慧的博弈。
所以,吒兒輸給古天樂,真不冤。
對此,您怎么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