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戰永不眠,一切沖突往往圍繞人和錢的流動,重復上演。
4月15日,美團正式發布即時零售品牌“美團閃購”,消費者進入美團App首頁,可看到旗幟鮮明的“閃購”一欄,由此,蔬菜水果、酒水飲料、休閑食品、數碼家電、美妝護膚等用品,下單后平均30分鐘可送達。
無論是商品種類、覆蓋范圍,還是時效履約,樁樁件件,美團閃購直接與京東及時零售業務對壘,并將自己的業務觸手,不再掩飾、高調地伸入京東核心的3C腹地。
而在京東集中進攻的外賣領域,先前一天的4月14日,與京東推出外賣“百億補貼”打上擂臺的美團也高調宣布,未來三年,美團外賣將向餐飲行業整體投入1000億,聚焦幫助商家補貼、消費者激活需求、發放助力金幫商家增加收入、扶持和獎勵優秀品質商家等四個方向,試圖以真金白銀,捍衛自己的基本盤。
美團的再次反擊,也讓雙方沖突的火藥味愈發濃烈。
最近幾個月乃至更長時間內,京東和美團互不相讓,業務動作頻繁,互相觸碰彼此雷區,猶如兩只殺紅眼的獅子,和平斡旋的概率,正在逐漸降低。
一、持續升級的“口水仗”
京東和美團的商戰升級,既有業務場上的直接對壘,也有輿論場上的互相陰陽,甚至唇槍舌劍。
4月15日,在美團發布即時零售品牌“美團閃購”后,該品牌定位為“24小時陪伴消費者的新一代購物平臺”,稱可以實現“30分鐘送達”。
美團公眾號上,關于“美團團購”的優勢介紹,既談到了時效、又說起了性價比,還著重強調:“堅持行業最短3天賬期,支持隨時提現,比自營快遞電商平均回款周期縮短2個月?!眲χ妇〇|,幾乎毫不掩飾。
并且,美團在自己的公眾號評論區,也將提到京東的評論放出,拉出對比。此外,美團閃購視頻號發布的宣傳內容里,同時還把美團閃購與網購的速度對比,其中,特別提到網購時“你的東東再等等”,配圖為一只狗,與京東App的標識相似,已經打出明牌。
從這點上說,美團閃購的種種動作,似乎是將京東原本沿用多年的“多·快·好·省”slogan重新撿起,挑釁意味十足。
事情至此,雙方都沒有藏著掖著的必要。
也是15日中午,京東黑板報發文“京東不打口水仗,但會堅持說實話”。
其中,就美團方面較為“關注”的京東外賣騎手數量、公積金分配、外賣訂單數量、商家合作等,都作出了一一回應,并且不忘陰陽一句:“今天是個好日子,今天京東品質外賣訂單量將超過500萬單,因為都是品質堂食的外賣,GMV比‘幽靈外賣’1000萬單還大。”
事情的發展,實際也在延續這一邏輯。這些天,京東一把手劉強東,美團二號首長王莆中紛紛下場,將雙方的輿論大戰推向高潮。
先前兩天,主管美團本地生活的王莆中,就京東今年從外賣領域發起的業務戰、輿論戰,似乎有些不太淡定起來。在社媒中,他直接回應:“京東不是第一家想做外賣的公司,也可能不是最后一家。阿里、滴滴、字節不是都做過,滴滴目前在海外也還在做呢?!?/p>
甚至在情緒與決心的激烈處,王莆中的發言,還出現了八個字:狗急跳墻、圍魏救趙。
而面對這一切,似乎以一種遙控指揮京東業務的劉強東,面對下屬就這場競爭的追問,則顯得有些氣定神閑,并表示,要是有空就趕緊去加入“小哥應急小組”,看看有沒有外賣或者快遞兄弟在大風中遇到困難,或者去參與出口受阻企業的采購小組工作,盡快給他們提供幫助。
并且,在本屬于私聊、后續卻全網皆知的聊天界面,劉強東在最后,還不忘給事情上了高度:不要和人打口仗,不能產生社會價值!
若回顧雙方近幾個月,乃至更長時間的商業沖突,不難發現,雙方都有自身的困頓——
對美團來說,一個本來格局已定的市場或被潛在的對手撕出一個口子,此時,美團王莆中匯報工作的難度無疑加大。
對京東來說,當自己在核心電商領域的層層后退,生存空間不斷被擠壓后,壓力的溢出,也必須讓京東有所動作。
正因如此,這場持續升級的輿論戰爭背后,實則,是雙方為了增量、利潤、乃至生存空間,必須展開的爭奪。
二、京東突圍,美團包圍
今年2月來,京東在運力、效率、成本、品類尚不足支撐自身外賣業務挑起集團增量大梁的前提下,選擇了先開槍、后瞄準。
由此,一個直接的問題是,京東為何要突然進軍一個已成紅海、利潤微薄的外賣行業?
實際上,京東在產品基建尚不完善、供需兩端都不充分的情況下,匆匆對外官宣,或許不是為了口號里單純的“整頓行業”,而是有更深層的焦慮。
2024年,京東提出三大必贏之戰,包括被寄予厚望的采銷直播間、招攬更多POP商家、力推京東小時達等等背后,其核心邏輯,一直在于如何尋找流量和增量。
當下,京東在電商領域陷入了行業低價內卷中,為了穩住基本盤,不得不求變尋新。尤其是京東電商的業務規模卻接連輸給拼多多、抖音后,改變勢在必行。
正因如此,近期京東在外賣于業務上的一系列密集調整,輿論上的高調喊話,實則,是為自身業務增長尋求破局可能性的同時,也在流量上“以高拉低”,盤活日漸工具化傾向的京東APP。
當下,京東的流量焦慮相較其他對手要大得多,尤其是京東App工具化傾向越發明顯的現在,流量的匱乏,正讓這家企業騰挪空間變小。由此,也導致京東過去幾年盡管動作頻頻,可多項業務淺嘗輒止,這家公司的謹慎始終擺脫不掉。
當近些年京東電商主業失守,京喜、買菜等新業務也進展不暢時,從去年開始,京東也開始加速布局同城業務,試圖用高頻的本地消費,去帶動低頻的電商消費。
可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在電商低價策略的持續,或者是外賣推出全新的“百億補貼”,或將對京東集團的利潤產生擠壓,而以利潤換增長一旦齒輪卡殼,那么,壓力將會極大反作用于公司本身,這對利潤空間相對有限的京東來說,財務壓力或許會節節攀升。
從這點上說,不管是即時零售、還是外賣上的密集動作,京東的進攻,看似激進,實則更像是一種流量缺乏下的被動突圍:若流量持續匱乏,增量難尋,其生存空間勢必受到更大的擠壓。
與京東不得已突圍不同的是,美團近些年則在即時零售業務范疇內,則以一種“悄然”姿態,悄悄對京東展開了包圍。
過去多年,京東在零售領域建立起了正品、低價、便捷等優勢,其花巨資打造了一整套高效的物流網絡,能夠滿足消費者“今天下單、明天到貨”的需求。
可從2018年開始,美團的閃購業務雛形上線,并且隨著自身與商家合作深入,商品種類日漸完善,當下,美團的即時配送網絡已毫不遮掩地對京東展開全面挑戰,其30分鐘送達運力,也對京東“次日達”形成一種變相包圍。
數據顯示,目前美團非餐飲品類即時零售日單量已突破1800萬單。生鮮食品、酒水飲料、日用百貨、3C家電等商品上,用戶在美團的每一筆消費,或許,都將對京東基本盤的再次施壓。
于是,當美團閃購的手愈發伸入京東本就壓力重重的核心3C業務時,雙方的矛盾終于激化,以至于到現在,幾乎一發不可收拾。
三、非對稱戰爭
2016年8月,美團創始人王興曾預測,外賣戰爭將在半年到一年內結束。
而經歷了大規模補貼燒錢、業務整合后,王興則談到,市場只要有一定網絡效應,無論強弱,經過長時間競爭和整合,將會逐漸形成7:2:1的格局。
2018年,隨著餓了么并入口碑,外賣市場上只剩兩個主要玩家。今天,美團和餓了么的市占率大概是7:3。
于是,在京東沖入外賣市場前,美團已完成了王興的預測,在市場上具有了極大的優勢地位。
若僅從業務體量比較,美團與后進者京東在外賣業務不屬于一個量級,也極大概率會是一場沒有懸念的戰爭。
可類似那些意想不到、卻總能刷新戰爭理論的新奇戰例——現代戰爭中,一些造價低廉的無人機,就可重創上世紀戰無不勝的坦克。
如此不對稱、卻產生高收益的戰爭,實際也是美團和京東這幾個月商業爭奪的一個真實寫照:2月至今,京東在外賣領域的頻頻出招,多少讓美團有些措手不及,甚至陷于被動。
其中,圍繞外賣市場騎手被忽略的權益,就成了京東外賣進擊美團時,四兩撥千斤的手筋。
盡管雙方都很清楚,京東外賣的騎手數量短期內有限,即便按照京東提出的社保方案,當下對騎手的普惠面實則有限,形式往往大于實際意義。
可造勢聲起,從高往下俯沖的輿論壓力,也讓美團變得被動,社保這一手跟還是不跟,都是一個問題。
一個不算恰當的例子是,2024年,美團全年利潤200億不到,賺錢來之不易:要知道,2024年在美團郭萬懷主政下,其降本增效的“大刀”砍向新業務后,綜合各種因素,才取得如此利潤。
可按照京東的方案一旦跟隨,美團若要覆蓋千萬級別騎手,資金壓力將是巨大,甚至是不可承受的。
此外,雙方商戰另一個不對稱地方,則在于司令部的量級不同。
多年前,京東和美團的底色并不保守,尤其是雙方的創始人本就同屬于激進、銳利的那一類人,自身就是風暴中心。
例如,2018年,伴隨明尼蘇達事件發生,京東轉軌。以及,王興飯否頻發小作文引發爭論,最后神隱。
于是,人們不難看到,不管是京東還是美團,這些年創始人都因這樣或那樣的原因,無法真正親臨一線,而是讓自己的代理人拋頭露面。
可隨著劉強東逐漸登上臺前,當下,雙方展示出的能量也有所傾斜——例如,往往劉強東朋友圈的幾句話,就能平地起驚雷,也給美團帶來源源不絕的壓力。這或許,也是美團二把手王莆中近期情緒激烈的原因之一。
商業競爭永不眠。可一個大膽的猜想是,若烈度加劇,美團王興會自己出面嗎?
--THE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