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援引美媒報道:數十萬只小紅蛺蝶此刻正以每小時30英里的速度,沿著一條漫長的遷徙路線翩翩起舞,它們的起點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終點是北極圈。這樣的旅程它們每年要完成一個來回,總的旅行距離達到9300英里(約合1.5萬公里)。
據報道,小紅蛺蝶是世界上分布最為廣泛的蝶類之一。去年有研究人員發現,一群小紅蛺蝶乘風飛越大西洋,從西非抵達南美。這是人類記錄的首次昆蟲跨洋之旅。
▲小紅蛺蝶圖據ICphoto
西班牙巴塞羅那植物研究所的科學家杰拉德·塔拉維拉帶領團隊做出的研究顯示,這種蝴蝶的生存非常有韌性,當團隊確定了這些蝴蝶在非洲具體落腳的區域后,都為它們驚人的長途跋涉的毅力感到驚嘆。每年9月到11月,小紅蛺蝶在半干旱的熱帶草原上安家落戶,然后從12月到次年2月向南遷徙到更濕潤的熱帶草原和高地。在春暖花開后,一部分蝴蝶會飛到地中海,然后乘著順風快速飛到北歐等地區,有的蝶群在夏季能夠進入北極圈;還有一些小紅蛺蝶直接從非洲西海岸穿越重洋,進入南美洲。
塔拉維拉的團隊發現,第一年從非洲出發的蝴蝶和第二年返回原處的并不是同一批蝴蝶,兩者甚至能相差10代。單個小紅蛺蝶的生命周期短暫,經不起漫長的“環游世界”的消耗,但一只蝴蝶在一生中最多可以產卵500枚,保證有源源不斷的后代。為了整個族群的生存延續,蝶群會上演“生命接力賽”,新生的小紅蛺蝶會沿著既定路線繼續飛行,代替上一代完成使命,直到下一代出生長大。
此外,今年3月,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定量生態學家埃莉斯·齊普金在《自然》雜志發表研究結果稱,2000年至2020年間,美國蝴蝶種群數量下降了22%,部分原因是棲息地喪失、氣候變化以及農民使用殺蟲劑。
環境學者們擔憂,盡管蝴蝶具有很強的生存韌性,但人類對環境的改造可能會影響蝴蝶吸食花蜜和尋找產卵場所。隨著大規模城市建設和耕地、農田、自然森林的減少,蝴蝶獲取食物來源將變得更加困難,而且可能被迫在人行道旁的綠植等不理想的場所進行產卵。
紅星新聞記者 鄭直 綜合環球網等
編輯張尋 責編 官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