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華關稅戰打不贏就來更硬的?
在對華關稅戰屢屢碰壁、經濟戰線失利之后,美國似乎正在醞釀一場更危險的轉向。
最近,美國一位高級將領公開宣稱,美軍將于近期舉行“史無前例”的大規模軍事演習......
對華關稅戰吃癟
上臺后不久,特朗普就重新揮舞起“關稅大棒”,試圖通過經濟手段壓制中國的發展。
4月2日,他簽署行政令,宣布對全球范圍內的進口商品加征10%的普遍關稅,并對各國設定所謂“對等關稅”,對中國的稅率高達34%。
截至如今,美國對華關稅已經增加至驚人的145%。
特朗普顯然想通過一連串激進措施迫使中國讓步,但中國的回應卻異常堅定。
沒有示弱,也沒有回避,而是迅速出臺了針對性極強的反制方案。
4月4日,中國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商務部和海關總署聯合行動,一口氣發布11項反制措施,明確宣布將自4月10日起,對原產于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加征34%關稅。
這不僅展現出中國的政策協調能力,也表明中國并不懼怕經濟上的沖突和挑戰。
面對中國的堅決反制,特朗普政府沒有降溫,反而選擇繼續加碼。
4月8日,美方宣布再次提高對中國產品的“對等關稅”,稅率由原本的34%提升到84%。幾乎在第一時間,中國方面也做出了對等回應,將對美關稅同步提升至84%。
這場關稅攻防戰,節奏之快、力度之大,遠超以往歷次中美經貿摩擦。
而從博弈的結果來看,雖然美方不斷升級手段,但始終無法迫使中方妥協,反而一步步把自己逼入了被動局面。
這種壓力首先傳導到了美國國內。
4月5日,美國多個主要城市爆發了大規模抗議行動,要求特朗普政府懸崖勒馬。
抗議的爆發并非偶然,而是民眾真實情緒的集中表達。
皮尤研究中心在4月8日發布的最新民調顯示,超過一半的美國人不認同特朗普的對華關稅政策。
這種情緒的蔓延無疑會對特朗普政府構成長期的政治壓力。
可以說,原本意在打擊中國的關稅戰,如今卻變成了一把“傷敵八百,自損一千”的利刃。
中國不僅頂住了壓力,還通過果斷的反制措施掌握了主動權;而美國則陷入國內外反對聲浪交織的困境。
關稅不行就“開戰”?
在關稅戰的博弈中,特朗普政府本以為憑借極限施壓手段,能迫使中國讓步,但現實給了他們一次又一次的打臉。
當經濟戰線遲遲無法奏效,美國開始轉變策略,試圖在軍事層面制造聲勢,以增強對中國的壓迫感。
4月9日,美國海軍作戰部長邁克爾·博伊爾中將公開宣布,美軍將在今年夏天舉行一場號稱“史無前例”的大型聯合軍事演習。
演習定名為“重返太平洋”,不僅規模空前,而且涵蓋了幾乎所有美國軍種:海軍、陸軍、空軍、太空軍和海岸警衛隊將全部參與其中。
同時,美國還打算拉上其亞太盟友共同參演,動用300架軍機、覆蓋25個部署點,進行一場“高強度對抗中國”的作戰模擬。
從公開信息來看,這次演習極具攻擊性的設定,顯然是在向中國傳遞某種危險信號。
然而,美國此舉不僅暴露出其戰略焦躁,更反映出一種極不負責任的對外態度。
在國際局勢本已復雜敏感的背景下,公然高調演練“對中國戰爭”,無疑會加劇亞太地區的安全焦慮,破壞原本脆弱的地區穩定。
不可忽視的是,當前全球正處于經濟復蘇與戰略調整的關鍵階段,任何擦槍走火都有可能引發不可控的連鎖反應。
而美國卻一邊揮舞關稅大棒,一邊在太平洋調兵遣將,試圖營造“備戰”的緊張氛圍,不僅誤導本國民眾,也將亞太地區推向更加危險的邊緣。
如果說關稅戰是一場經濟上的賭博,那么這種軍事演習則是在戰略上玩火。
一方面,美國并未能在經濟領域贏得主動,反而在全球化時代中把自己置于孤立境地;另一方面,這種動輒動用軍力的做法,只會加劇中美之間的戰略誤判與敵意積累,最終損害的,只能是美國自己。
歸根結底,中國不是輕易被威脅的國家,也不會因為別人的威脅就改變自身的發展方向。
相反,越是在外部壓力面前,中國越會堅定自身的立場與道路。
美方若一意孤行,將原本可以和平解決的問題引向對抗與沖突的軌道,最終只會讓世界看到一個越來越不理性、越來越危險的美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