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著名畫家蔣兆和逝世
三十九周年
· ○1904-1986○ ·
去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美美與共——中國民主同盟盟員美術作品展”中,一幅被眾多藝術愛好者期待已久的巨作正式對外展出,它就是蔣兆和的《流民圖》。這幅繪制于1941至1943年的作品,原作尺幅縱200厘米、橫2700厘米,曾在繪制完成后不久于北京太廟展出,然而僅僅展出了一天,就被日本憲兵勒令關閉。次年它又在上海展出兩周,反響熱烈,日方再次出面阻撓,還借故取走,原作從此下落不明。直到 1953年被發現時只剩下原作的約一半。
《流民圖》(局部)
為了創作這幅作品,蔣兆和親赴上海、南京等地,體驗淪陷區的生活。他看到在日軍鐵蹄踐踏下的百姓“人不為人”的生活情景,形形色色的人們在暗無天日的境遇中艱難前行。畫中人物傳遞出的那種絕望和無助,給予觀者極強的代入感。在它面前久久駐足,沒有一個人能夠平靜地離開。
《杜甫像》
對于蔣兆和的歷史人物畫像,大家也一定不陌生。這幅誕生于1959年的《杜甫像》因入選語文課本而早已家喻戶曉。那時在書中杜甫像旁涂鴉的我們,長大后學到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再回想起課本上的那幅杜甫像,詩人面容上那種悵然中又飽含深情的神態,讓人心中產生了一種神奇的“連接”,不免由衷感嘆,一位是用詩為勞動人民書寫歷史的“詩圣”,一位是為“人民寫真”的現代水墨人物畫巨匠,果然只有心中念著人民的人,才會被人民記住。
今天是蔣兆和大師逝世三十九周年,我們深切地緬懷他。除了上面這些廣為人知的作品,蔣兆和還創作了一大批馬克思主義題材的經典畫作,為馬克思主義的大眾化傳播作出了突出貢獻。
思想文化的擺渡者,在東西方之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