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網絡上可查,不涉及泄密,請知悉
二野勁旅第12集團軍34師,1998年改編為摩步旅,為何將旅部駐防安徽滁州?
第12軍34師在1985年被改編為第12集團軍34師,當時執行的是北方乙種師編制。不過很快又在1998年,被縮編為摩步第34旅。看似是一支被縮編的乙種師,實際卻擁有“二野勁旅”的名號。
它的前身可追溯到1945年成立的八路軍太行軍區第一支隊。但要是從根上論,甚至可以追溯到1927年的黃麻起義后的紅軍火種。
之后到了抗戰時期,八路軍129師東進縱隊、386旅771團這些響當當的部隊都成了它的前身。解放戰爭初期正式整編為晉冀魯豫野戰軍的第六縱隊16旅,這也是34師的直系血脈的開始。
16旅作為劉鄧麾下中野老六縱的主力之一,特別能打硬仗,特別聽指揮,是這支部隊的標簽。1946年定陶戰役中,他們采用誘敵深入的戰術,全殲了國民黨整編第三師,創下中原戰場首次全殲整編師的紀錄。
到了淮海戰役時,他們又和國民黨王牌軍黃維兵團硬碰硬,在雙堆集圍殲黃維兵團過程中硬剛國民黨“老虎團”,最后靠拼刺刀拿下的陣地。正是這些戰績讓34師在后來二野系統里,贏得了鐵血勁旅的威名。
1949年初該旅正式改編為第12軍34師,繼續跟著二野走遍大半個中國,參加了劉鄧大軍的所有關鍵戰役。其當時下轄番號為100團至102團的3個主力團中,100團的前身是老紅軍底子,戰斗力超強號稱二野最強主力團。
朝鮮戰爭爆發后,34師改編為志愿軍第12軍34師入朝參戰。其中參與的最著名戰役便是戰上甘嶺戰役,當時15軍45師血戰上半場,傷亡慘重。
34師和兄弟部隊31師接下了下半場并死守高地。在坑道里缺水斷糧的情況下,扛住了美軍190萬多發炮彈,最終守住陣地為戰役勝利立下大功。
1954年回國后34師先是駐防浙江金華,后來又增設了炮兵團和坦克團等單位,并不斷在蘇北皖東各地調動駐防。
最終在1998年面對50萬大裁軍,開始接受早期的師改旅改革。這時候34師已經駐扎皖東快10年了,經過改革后部隊也變得更加精干,并將旅部設立在安徽滁州。
滁州這個位置太關鍵了,東邊緊挨著南京直線距離就50公里。西邊連接合肥,北邊還是淮河,南邊更靠著長江。
京滬、寧西、合寧三條鐵路在這里交匯,11條高速公路穿境而過。而且滁州軍分區早就有完善的基礎設施,連我軍首個合同戰術訓練基地都設在這里。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夠與設立在徐州的第12集團軍機關形成聯動。
第12集團軍機關設在徐州可不是隨便選的。徐州是五省通衢,京滬隴海鐵路在此交匯,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從徐州到滁州也只有200多公里,剛好形成戰略縱深。
徐州坐鎮樞紐,滁州卡住東南門戶,這種戰術布局既控制了交通線,又能快速支援長三角和中原兩個方向。不過隨著新一輪的軍改,第34旅也轉隸東部戰區第72集團軍,開啟了新的歷史階段。
看了第12集團軍34師的發展,屏幕前的你有何想說的?歡迎留言討論!
讀者朋友,只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后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
參考資料: 黨史博采,劉鄧最為倚重的6縱主力,淮海血戰大王莊成為軍史惡仗硬仗的典型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MDY2NTMyNQ%3D%3D&mid=2649340014&idx=1&sn=0fd065b4d44ca70e6ea19b213bb00ed9&chksm=8815206cbf62a97aed957d2718d4c96983a73ffb01b9dcbdeaf5049d8d0467d30d6ef353f6fa&scene=27
抗日戰爭紀念網,二野頭等主力師 12軍34師 https://www.krzzjn.com/show-1865-95463.html
中國軍網,“二野勁旅”那股特別的“勁”:隨時準備上戰場 http://www.81.cn/lj/2016-11/20/content_7369959.ht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