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國的一份關稅賬單可是把臺灣地區給搞得狼狽不堪,而臺當局賴清德的回應,更是讓人哭笑不得。
近年來,臺灣地區在國際舞臺上走得并不平坦,而經濟關系更是其立足的關鍵。賴清德宣布將“國防預算”提升到GDP的3%,不僅是對特朗普政府施壓的妥協,更是一場與美國博弈的豪賭。一方面,臺灣地區對美國的貿易順差高達750億美元,賴清德面臨的壓力巨大;另一方面,他又不得不深入地調整經濟策略,遏制特朗普的經濟沖擊。
這一決策的直接后果便是臺灣地區經濟的逐步“空心化”。賴清德將臺積電等高科技產業置于與美國更加深度結合的危險境地,甚至被迫曝光投資計劃。如此一來,臺灣地區的經濟“底牌”似乎被拱手相讓。即便這樣,美國也僅僅給予暫緩90天關稅的優惠。這份協議,算不上劃算。
據臺媒4月14日報道,賴清德日前出席活動時稱,多年來臺灣地區在面對各項挑戰的時候,都是以“積極正面”的態度,“吃苦當作吃補,這是臺灣精神”。賴清德在公共場合高談闊論時,也許未曾料到其背后的諷刺意味。對于臺灣地區的中小企業來說,32%的關稅就像懸在頭頂的利刃,讓它們舉步維艱。毛利率僅3%-4%的紡織業等行業,在這樣的政策打擊下何談生存?這不僅是對產業從業者的巨大挑戰,同樣也是對賴清德政府實際能力的考驗。
然而,賴清德并沒有直面這些批評,只是通過剪輯視頻試圖抹去其不當言論。如此掩飾,不免讓人感嘆其政策的短視與缺乏誠意。在民眾眼中,這種“先說再刪”的行為不僅讓人失望,更暴露出其治下政權的脆弱與不堪一擊。于是乎,賴清德的這一句話,讓2300萬臺民眾炸了鍋。“敢說不敢認”成了網友熱議的話題。
有人說,美國對臺島的政策就像是一場帶有極強控制感的游戲。在這盤棋局中,臺灣地區成為任由美國擺布的棋子,而賴清德則在其中扮演著一個“乖巧”的玩家。他對美展示的友好姿態,包括擴大采購、向美投資,意在讓臺灣地區與美國更緊密地捆綁在一起,以此換取特朗普政府的歡心。然而,美國的每一步棋都經過精心設計,其目的是為了確保自身利益最大化。
美國建議臺灣地區增購防空導彈、自行火炮和多管火箭炮等傳統地面防御武器,而這些裝備在現代戰爭中所起的作用有限。美國需顧及大陸的不滿,同時又希望通過提供一些并非敏感性的武器,繼續掌控臺灣地區的軍火采購鏈。不得不說,這種兩面策略既能在短期內讓美國受益,又不至于撕裂原本微妙的中美關系。
4月14日,臺灣地區爆發了抗議活動,數千名新北市民走上街頭,高舉著“反割韭菜”“拒當美國棋子”的標語。而就在政壇風起云涌之時,賴清德政府的危機顯得愈加明顯。正如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所說,“民進黨把臺灣地區綁在美國戰車上,最終只會讓2300萬民眾陪葬。”雖然“對等關稅”目前有待進一步談判,但他認為,這只是開始,后續包括美元匯率及美債等問題,都可能對島內經濟造成沖擊。他的重磅表態猶如一記重錘,敲醒了不少人的夢。
如果繼續這樣被綁在美國的利益車輪上,臺灣地區不僅會在國際舞臺上失去話語權,也可能永遠成為美國用完即棄的耗材。賴清德的“親美遠中”政策看似短期內能換來些許安全感,但長遠來看,這種策略無異于飲鴆止渴。賴清德的現行政策似乎將臺灣地區推向了一個不確定的未來,如果不能轉變策略,那“吃虧是福”只會淪為一句自我安慰的口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