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金角財經
撰文 | 穎寶
當網友還在爭論誰才是“始祖鳥最強平替”時,安踏集團已親自下場搞平替了。
安踏集團最近宣布,全資收購戶外品牌狼爪(Jack Wolfskin),基礎對價為現金2.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1億元),預計于2025年二季度末或三季度初完成。
走多品牌戰略的安踏集團,盡管被認為有“做中國LVMH”的野心,但拿下一個看似與始祖鳥、可隆等定位“重疊”的品牌,原因恐不只是壯大家族這么簡單。
狼爪來自德國,成立于1981年,于2007年進入中國。狼爪深耕戶外運動賽道,核心品類有沖鋒衣、登山鞋等,與始祖鳥定位相似,但更便宜。以沖鋒衣為例,始祖鳥的價格集中在4500-9000元,狼爪集中在500-2000元、2000元以上的沖鋒衣僅3款。安踏集團收購狼爪,或是為迎合消費平替風潮。
同時,鑒于主品牌安踏和FILA盈利增長乏力,疊加市面上“平替白牌”涌現,狼爪于安踏集團而言,不只是添加一個常規子品牌那么簡單,更被賦予開辟國際增量市場的重要使命,甚至是迎合消費風潮、抵御友商進攻乃至突破增長困境的關鍵落子。
1
“印鈔機”降速
安踏集團發布2024年財報當日,上午盤中一度跌超7%,最終收跌3.93%,隨后兩個交易日再度下跌,3個交易日內累計跌幅達12.5%。
投資者對安踏集團去年的表現不太滿意,盡管后者收入創新高。
2024年,安踏集團收入同比增長13.6%至708.3億元,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52.4%至156億元,若剔除亞瑪芬上市和配售權益攤薄所得的一次性利潤貢獻,則核心凈利潤同比增長16.5%至119.3億元。
投資者的憂慮在于,盈利能力下滑現象已然浮現。
安踏集團的毛利率較2023年下滑0.4個百分點至62.2%,主要品牌安踏、FILA的毛利率分別下滑0.4個、1.2個百分點;安踏集團經營利潤率下降1.2個百分點至23.4%,安踏、FILA經營溢利率分別下降1.2個、2.3個百分點。
“現金奶牛”FILA卻在集團幾大業務中增速墊底。FILA在2019-2021年收入增速均超40%,但在2022年首次出現負增長,2024年增速進一步放緩至6.1%,利潤同比下滑2.6%。2020-2024年間,FILA收入占比呈下降趨勢,分別為49.1%、44.2%、40.1%、40.3%、37.59%。
安踏的表現相較好些,2024年收入增速為10.6%,但與2021年的52.5%增速相比,仍有顯著差別。
作為集團的第一、第二增長曲線,安踏和FILA盈利能力波動,足以影響整體資金情況。2024年安踏集團的經營現金流量凈額167.41億元,較期初減少14.73%,同一時間內,其執行董事薪資合計1916.6萬元,較2023年減少32.98%。
下滑的原因之一,是服飾消費觀念的改變。科爾尼報告顯示,疫情期間,居家辦公與社交頻次減少,削弱了人們對時裝的消費欲望。疫情過去后,這種觀念依舊存在,“好穿”比“好看”更令人重視。安踏和FILA雖為運動品牌,但兼容時尚元素。尤其是FILA,在2011年提出“回歸時尚”戰略,定位是高端時尚運動品牌。
另一個可佐證趨勢的現象是,專業性更強的戶外運動品牌始祖鳥人氣高漲。
亞瑪芬體育2024年財報顯示,以始祖鳥為核心的戶外功能性服裝部門在2024年收入同比增長36%至2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60.6億元)。今年3月,#始祖鳥吊牌被炒到最高300元一張#沖上熱搜,人們從中發現,始祖鳥已被賦予“中產圈層社交準入”的文化內涵。
只是,始祖鳥尚未到能反哺安踏集團。始祖鳥業績未在財報中被單獨披露,但據亞瑪芬高層表述,其在去年營收突破2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46億元),放在安踏集團700多億的收入數據下,始祖鳥及整個亞瑪芬體育都還需更多成長時間。
但基于安踏、FILA增速承壓,安踏集團需要未雨綢繆。“百億規模的品牌,高速增長很難。”安踏集團董事局主席丁世忠亦承認。
既然始祖鳥已論證戶外運動賽道的成功率,那么“再造一個始祖鳥”,未嘗不是一條捷徑。安踏集團亦在公告中表示,受益于狼爪獨有的材料科技及德國工程設計團隊的豐富經驗,集團將進一步提升在戶外運動領域的競爭力。
2
“平替們想上位”
“上班穿始祖鳥有點夸張哎。”
戶外運動消費在后疫情時代下迅猛崛起,2021-2022年,中國戶外人群規模從1.3億左右飆升到超過4億。體育營銷公司有球聯合創始人陳碩指出,2025年,中國戶外市場規模有望突破1000億元。
網友制作的“戶外品牌鄙視鏈”圖中,始祖鳥往往出現在金字塔頂端,這是市場對其專業性能的認可。但同一時間,“大眾戶外產品”需求在社交平臺上顯現。
“我穿沖鋒衣是覺得它很酷,其實不是很在意它有什么黑科技,能防風保暖就夠了。”有網友表示,一兩百的沖鋒衣已能滿足其需求。小紅書上,超11萬篇“沖鋒衣通勤”筆記、超33萬篇“沖鋒衣日常穿搭”筆記亦映射出,沖鋒衣的使用場景已從極端戶外過渡至城市生活,有時尚博主因此提出了“戶外辦公室風格”的表達。
消費心智上的轉變,推動了駱駝、伯希和、凱樂石以及更多“白牌”走紅。2023年,駱駝推出的丁真同款幻影黑沖鋒衣被指撞臉始祖鳥,但400元左右的價格,實屬“真香”。久謙數據顯示,2024年3-8月天貓各品牌市場份額中,駱駝市占率超30%,伯希和的市占率則僅次于駱駝。
這也吸引了更多平價時尚品牌進場。ZARA和H&M均推出了2024年滑雪系列,美特斯邦威推出了沖鋒衣。
沖鋒衣價格在4500-9000元、軟殼衣在2200-9500元的始祖鳥,盡管是瞄準高消費力、注重服飾性能的群體,與上述品牌形成錯位競爭,但此群體的體量和擴容潛力,終究不及大眾群體。“平替取代正宮”的故事,在中國市場并不罕見。
狼爪具備填補始祖鳥的市場空白、鞏固安踏集團在戶外運動市場地位的條件。
成立之初,狼爪便是靠“自研的Texapore防水透氣薄膜技術+親民的價格”打開歐洲市場的。在中國市場存在感較低的原因,主要是急于跑馬圈地而依賴代理模式,在2007-2015年間,此戰略確實讓其在全國開出了700多家專柜和門店,但復雜的銷售網絡也縱容了山寨貨橫飛,反噬正品的辨識度。截至目前,狼爪在中國的門店數萎縮至38家,其中還有10家是奧萊店。
但狼爪的“性價比”的優勢,是一直存在的,其吸引的亦是偏大眾化需求的群體。
數據顯示,狼爪的消費者集中在25-45歲、男女比例相對均衡、職業是白領或自由職業者,他們選擇的戶外運動是登山、露營、騎行等。另有報道指出,有越來越多的中老年人開始關注狼爪。狼爪官網的描述可側證此趨勢:“追求旅途舒適度的度假者和商旅人士都是新的目標客群。”
2.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1億元)買下業績式微的狼爪,在別人看來不能理解,于安踏集團而言卻頗為值當,何況也不是第一次這么干了。
2019年收購亞瑪芬的時候,安踏集團聯合方源資本、騰訊等組成財團,豪擲了46.6億歐元(當年約合人民幣366.7億元)。彼時的亞瑪芬并非“香餑餑”,被收購前的2017年、2018年,其營收增長僅為4%、7%,2019年更是虧損16億元。
到了2024年,亞瑪芬營收同比增長18%至51.8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76.2億元),調整后凈利潤同比增長329%至2.3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7.3億元)——這或許是安踏集團收購狼爪的信心來源——像帶飛FILA、亞瑪芬一樣,重塑狼爪。
3
未有定數
安踏集團的核心戰略其實是“三部曲”:多品牌協同、DTC轉型、全球化。
前兩部曲取得成效后,安踏集團開始著重發力全球化布局。
2023年,主品牌安踏進入東南亞市場,落地新加坡、泰國等市場。同年,安踏不再擔任“中國奧委會合作伙伴”,此前其與中國奧委會保持了長達16年的合作關系,同時在2019年成為國際奧委會的運動服裝制服供應商,2023年10月,雙方又續了4年約,合約期至2027年。2024年,安踏集團在北美通過亞瑪芬渠道試水。業內普遍認為,安踏集團的全球化布局已進入下半場。
從另一角度看,安踏集團也不得不加速開拓海外新戰場。
安踏集團在國內的市占率仍處高位,但安踏和FILA的收入增速放緩,映射出國內運動服飾市場的天花板。同時,2024年安踏集團的傳統批發及其他模式貢獻32.99億元,占總營收的9.8%,同比下滑2.1%。
益普索發布的《出海賽道新機遇洞察——戶外運動篇》顯示,預計到2025年,全球戶外運動用品市場規模將超過2300億美元,其中,歐美由于市場和消費習慣成熟,牢固占據半壁江山;至2023年,新興市場約占據全球戶外用品市場約35%的份額,除中國外,巴西、墨西哥、 印度尼西亞位居前三大市場。
但截至2024年底,安踏集團在海外市場的門店僅為216家。意味著,其全球化戰略有很大的推進空間,但需要一座橋梁。
狼爪扮演了這個角色。
40多年的耕耘里,狼爪已滲透進歐美市場,覆蓋德國、奧地利、瑞士、英國等地區。其中,在德國本土就擁有117家門店及2400家零售合作伙伴,在該國專業戶外服飾與裝備市場占據12%的份額。
狼爪在歐美地區擁有成熟的供應鏈和分銷網絡,于安踏而言,相較創立新的海外品牌,收購狼爪更有助于規避關稅風險和地緣政治波動衍生的挑戰。
但需要留意的是,安踏集團并非所有收購案例都取得成功,于2023年收購的女性瑜伽品牌MAIA ACTIVE至今仍未跑出圈。狼爪在中國遺留問題,如山寨泛濫導致品牌受損、版型設計仍未實現中國本土化等,亦讓此品牌的運營難度有別于亞瑪芬集團。
安踏集團很需要狼爪,但狼爪要多長時間才能實現反哺,仍是不定數。
參考資料:
財新網《運動鞋服品類表現分化,小眾品牌何以崛起?》
財新網《安踏2024年實現收入708.26億元 戶外品牌增長迅猛》
深潛atom《經營溢利下滑,安踏高速增長下的隱憂》
中國企業家雜志《安踏丁世忠找到新故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