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灣
新中心 新產業 新江南
蘇州灣里的鐵塔拆除!
天際線亮了!
春日午后,暖陽傾灑,蘇州東太湖湖面波光粼粼。今天(4月15日)下午2點,10余名電力工人攀爬在近50米高電力鐵塔上,緊張有序地拆解著一節節鐵塔主材,由抱桿緩緩吊下。
矗立蘇州東太湖的最后一座待拆鐵塔 蘇報融媒記者 惠玉蘭/攝
這是橫跨東太湖的原500千伏木瀆-車坊雙回線鐵塔,共有13座,7座在陸地、6座在湖中。這條線路是蘇州電網的骨干通道,重點平衡蘇州南部與西部的電力供需。隨著“嗡嗡嗡……”的機械聲在湖面回蕩,這些為蘇州地區默默奉獻了21年的電力“老兵”被逐步分解。
鐵塔拆除工程不僅關乎蘇州電網升級,更是對太湖生態環境保護的鄭重承諾。國網蘇州供電公司建設部專職樊世通告訴記者,去年11月,蘇州500千伏越溪變電站投運,新增用電容量200萬千伏安。原有的500千伏木瀆-車坊雙回線線路在開斷接入越溪變電站后分別改道而行,舊線路完成歷史使命后,蘇州供電公司立即著手開展拆除工程,退塔“還”湖。“此舉既恢復了水域生態原貌,優化了未來電網運維體系,對片區整體規劃也具有重要意義。”樊世通說,拆塔完成后,將釋放太湖新城土地約1500畝、太湖水域面積約2000畝。
航拍東太湖中電力鐵塔 蘇報融媒記者 楊海石/攝
湖中的鐵塔,高30-50米不等,地理位置特殊,吊車和機械無法進入,拆解難度大。工程總監理工程師沈軍稱,水上拆塔堪稱“針尖上的舞蹈”。水面作業需要一個穩固的施工平臺。工程團隊創新采用模塊化浮箱平臺,每塊重達2噸的浮箱通過特制銷釘精密連接,構成穩固的“水上舞臺”。當一基鐵塔拆除完畢,浮箱就會被運送到下一基待拆鐵塔附近,循環使用,整個過程就像拆塔搭積木一樣。針對水域施工的特殊性,團隊研發了“內懸浮內拉線抱桿”拆除工藝。這項技術讓細長的抱桿如“芭蕾舞者”般在鐵塔內部優雅旋轉,既克服了作業面狹窄的難題,又確保了施工安全。
鐵塔拆除后,湖底土方清除工作也尤為重要。國網蘇州供電公司采用生態水草、生態圍欄等方案進行物理和生態隔離,將淤泥攪動控制在最小范圍內,避免周邊水域水質指標短期惡化。按照計劃,今年汛期前,湖底土方將全部清除,有效拓寬湖泊行洪斷面。
“每一塊鋼構件的卸下,都標志著太湖水域向原始生態又邁進了一步。”蘇州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跨湖電力鐵塔的拆除,將有效改善東太湖核心區周邊的濱水天際線,進一步擴大太湖水生態容量。
據現場了解,今天拆除的是最后一座鐵塔,預計本周內拆塔工程全部完工。當最后一座鐵塔消失于東太湖天際線時,蘇州灣將重現往日“湖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景象。
來源|蘇報融媒/引力播、蘇電牛思
蘇州灣數字藝術館“故宮沉浸式數字體驗展”
粉絲專享特惠門票團購中
湖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