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專家提議,打贏關稅戰的核心在于恢復房地產的支柱地位。說這話的是房地產領域的大專家孟小舒先生,咱們來看看他是怎么闡述的。
他認為房地產是中國的重要領域,是制造業的最大訂單來源。所以現在趕緊恢復房地產業的支柱產業地位還來得及,依靠內需來應對必然會出現的對美出口下滑。在努力營造中國產品走向其他國家、建立新的國外出口生態之時,先穩住自己國內的局面。
中國制造業持續旺盛,使得中國在世界十大港口中占據七個半。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出貨量呢?因為以重化工為主的產出,成為中國這些年的發展重點。又為什么會有這么多重化工產出,像水泥、鋼材及其他建筑材料呢?
這是因為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建筑業市場,房屋不斷建設。正是有了這么多產業的發展,才有了稅收,才能有錢去研發更尖端的東西。這些都是在中國支柱產業持續旺盛,帶動相關產業發展、稅收增加、人民就業和收入逐步上升的情況下實現的。
所以,我們是不是應該盡快恢復國內市場呢?有人說老百姓要消費,那最大的消費是什么?是買房。鼓勵老百姓買電器,可老百姓不買房,憑什么買電器?買了空調,不買房能掛哪兒呢?一旦買了房,包括保障房,就能拉動空調、電器的購買,這比現在推進的以舊換新效果更明顯。房屋更新也會帶動一大批電器和家居的更新。
他還提到,美國之所以能憑借其政策體系與全世界抗衡,主要是因為美國這些年房地產市場旺盛,帶動了整個經濟的繁榮。美國房地產業自2008年次貸危機崩盤后,4年后開始恢復增長,從2012年一直發展到現在,已經持續了13年。這13年里房價穩定,使得整個經濟穩定,老百姓也敢于消費。
疫情期間政府發錢,美國人不存錢,因為有房子在,房子保值。這也啟示我們,要穩住老百姓的基礎資產,也就是96%的城鎮居民和90%的低收入群體所擁有的房產,不能讓他們的資產進一步縮水,不能以打壓房價讓他們資產受損為樂。
另一方面,我們真正的底氣來源于內需。2020年中央就明確指出,要把發展內需作為經濟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積極營造以國內內循環為主、由內循環帶動雙循環的良性發展模式。
這位專家表達的大概意思是,應對關稅戰應大力發展樓市,把房價和銷量都拉起來。他覺得美國經濟的底氣源于房地產長期穩定,帶動了消費和經濟,中國也應穩住居民房產價格,恢復房地產支柱地位,依靠內需應對出口壓力。房地產是最大的內需,能帶動制造業和就業,保障房可拉動消費和投資,形成內循環。
這話聽起來漂亮,實則漏洞百出。
首先,美國經濟的底氣是什么?大家都知道,房地產可能是其中一方面,但肯定不是美國經濟的主要底氣。我們清楚,美國經濟主要依靠股市、科技以及龐大的消費,房地產只是其中之一,而且占比并非最大。
最后,也是最關鍵的一點,買房不管怎么刺激,出臺多少政策大招,最終都得用錢買吧。一直以來,能全款買房的人都不多。以前居民杠桿率低,經濟增長快的20年,很多人可以貸款買房。但現在居民杠桿率已將近70%,而且這幾年居民收入不增反降,如今能貸款買房的人應該不多了。只談財富總量,不談分配,是毫無意義的。
我個人認為,孟專家的提議缺乏可行性。對此,大家怎么看?歡迎在評論區聊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