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我們有點短視,沒有認識到這樣實際上是在幫助中國,雖然我們有短期優勢,但是通過實施這些制裁,我們實際上是在鼓勵中國更快地發展自己的能力!”
2024年,曾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并在克林頓政府擔任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的經濟學家約瑟夫·斯蒂格利茨在接受采訪時這樣說道。
在他看來,要遏制中國的發展不是硬碰硬,而是要讓中國在舒適的環境里沉淪,美國不應該制裁。
他的這個觀點被有些人看作是頂級陽謀,因為這正是“溫水煮青蛙”的國際版。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斯蒂格利茨的陽謀
2024年10月14日,香港《南華早報》報道了一篇對美國經濟學家約瑟夫·斯蒂格利茨的專訪,談到了當時中美貿易關系和正在預熱的美國總統大選。
首先斯蒂格利茨先對中美貿易關系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在他看來,美國對中國發起的出口管制、半導體制裁等措施,都是一種十分短視的表現。
因為從2018年特朗普上臺后公開對中國進行制裁,故意刁難華為、中興等企業,不讓美國企業售賣半導體給中國開始,中國的反應就超出了美國的預料。
在美方的料想中,被制裁的中國會立馬受到重創,半導體產業發展停滯,只能求助于美國,犧牲一些利益求得美國大發慈悲賣半導體。
然而事實是中國不僅沒有妥協,反而還致力于發展本國的半導體產業,華為研發出了自己的芯片,還發布了自己的鴻蒙系統。
2023年中國集成電路產量更是上漲了15%,一些原本不能冒頭的企業甚至有了在國際上和知名大廠掰手腕的能力。
再看看美國自己,2022年頒布《芯片與科學法案》,可是即便政府給了高額的經費和諸多支持,卻并沒有提高美國企業制造芯片的能力。
所以美國直接與中國硬碰硬是不行的,要想遏制中國的發展,必須用“溫水煮青蛙”的辦法。
“我們接受來自中國的廉潔商品,并在必要時補貼太陽能電池板和電動汽車的生產,以發展我們自己的產能。也許中國將繼續成為最便宜的生廠商,我們只需要發展自己的能力,以防意外發生。”
在斯蒂格利茨看來,曾經中國能作為美國的廉價生產國,靠著廉價的代工生存,那只要美國繼續讓中國有這樣的賺錢渠道,那中國就不會想著去謀求更高的發展。
要是中國想發展得更多,美國也不用怕,只需要在重要領域上掌握主動權就可以,比如太陽能電池板和電動汽車等。
只要美國一直在進步,那么中國就追不上,中國沒有了趕超的動力,那么美國就能一直處在世界的最前沿。
很多人看了斯蒂格利茨的觀點,都覺得這真是頂級陽謀,在溫和的環境中人們會逐漸喪失斗志,不會想著改變。
而且縱觀中國的歷史,很多朝代的沒落都不是被外敵打敗,而是自己現在喪失了斗志,安于享樂導致國力衰敗,最后被他國一舉殲滅。
這樣一想,再看斯蒂格利茨的話,更覺得毛骨悚然。
而且從如今的角度看,斯蒂格利茨對于美國總統大選的預測也十分正確。
當時在采訪時他曾說過對于美國總統兩位候選人的看法,他自己是民主黨派人士,觀點更偏向于哈里斯,但是他對于特朗普的評價也十分精準。
在他看來,特朗普比哈里斯要激進得多,若是特朗普上位,勢必會對中國加征極高的關稅,而這個政策肯定會導致更高的通脹,更羸弱的GDP,還有更多的不平等和更差的健康水平。
而如果是哈里斯上位,雖然哈里斯也會提高關稅,但是手段肯定會比特朗普更溫和,造成的影響不會那么大。
事實證明,斯蒂格利茨的預測十分正確,4月2日特朗普宣布“對等關稅”,其中對中國加征的關稅高達34%。
遭到中國反制后,特朗普就和中國較上勁兒了,先后將關稅加到了145%,中國對美國加征的關稅也達到了125%。
除了預測特朗普加征關稅以外,斯蒂格利茨還預言特朗普勢必要減少或者消除美聯儲的獨立性,這樣會造成更多的不確定性,從而削弱美國的經濟。
自從特朗普宣布“對等關稅”之后,很多人就在猜測特朗普如此瘋狂是為什么,有些專業人士就看到了本質:逼美聯儲降息,減少美國政府每年要支付的利息。
可以說,斯蒂格利茨在一年前的預測都一一驗證,足以說明他對中美之間的貿易戰是了解得很透徹的,那他針對如何與中國相處的建議可以說是“陽謀”沒錯。
但是中國真的會如他所說,就此在溫水中忘記了發展嗎?
中國有自己的路要走
中國有個成語或許可以很好地回答斯蒂格利茨的這個“陽謀”,那就是“居安思危”。
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早就能夠從歷史中總結出很多經驗,比如居安思危、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等警世名言。
即便人們真像盧梭所說的“人從歷史中得到最大的教訓就是沒有得到任何教訓”,但中國自有我們的歷史脈絡可以總結。
早在新中國還處于百廢待興的時候,國家就制定了長遠的計劃,目標就是在100年后崛起。
在人民還穿不起衣服、吃不飽飯的時候,國家開始大力發展核武器,建設高速公路,打造連通全國各地的交通系統。
當時受到很多人痛罵,說人民都吃不飽飯卻死要面子去和人家攀比核武器,建那么多公路也沒人走,連知名文化大家金庸都曾批評過。
在國內還遭受旱災時,從牙縫里摳出糧食去援助非洲國家,也遭到多少人抱怨。
然而效果如何呢?
核武器一出,中國在國際的地位登上了新高度,再也沒有人敢輕易對中國動武,中國在第三世界國家的幫助下成功恢復聯合國席位,并且擁有了和其他大國一樣的一票否決權。
如今興起的“China Travel”正是靠著被罵虧損的高速公路。
九十年代時錢學森就向國家建議跳過汽油、柴油直接發展新能源,而普通人真正認識新能源還是在幾年前。
就連去年國家開放144小時免簽的時候,最開始的聲音也是反對,指責,直到后來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帶動了國內的經濟,他們讓外國人認識到真正的中國,才有了“自有大儒為我辯經”的流行語。
中國一直強調中國無意當什么超級大國,也不搞霸權主義,中國心中一直都在朝著自己的路向上攀登,根本不關心誰在與我們比賽。
所以才有了美國加征145%關稅后我國不再理會,所以才有美國瘋狂搶中國貨的時候中國人波瀾不驚。
如果說斯蒂格利茨的觀點是頂級陽謀,那么中國坦坦蕩蕩地發展,和氣生財,才是真正的“大內高手”。
參考信息:
觀察者網: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斯蒂格利茨:美國太短視,制裁只會促使中國自力更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