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上午,張家口市中級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我省首例破壞金長城本體引發的民事公益訴訟案件。由審判員、人民陪審員七人組成合議庭進行審理,市中院副院長邢海麗擔任審判長。張家口市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田永禎作為公益訴訟人出庭。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有關關注此案的人員共65人旁聽了庭審。
被告李某在其承包地內挖防牧溝時將金長城本體挖穿、馬面挖出橫斷面,檢察機關依法提起公益訴訟,要求李某對已經破壞的長城本體承擔修復責任,賠償相應的修復、勘查費用。
庭審現場,雙方就金長城受損狀態、修復費用等爭議焦點展開辯論。 合議庭組織雙方當事人進行了證據交換和質證,充分聽取了當事人的訴辯意見,并對爭議問題進行重點調查。 經釋法明理,李某充分認識到自身行為的危害性,自愿履行賠償責任。 經協商,雙方當事人形成了初步的調解意見。
“當庭調解這種方式,高效快捷,有利于破壞長城的損害賠償問題在短時間內妥善處理,及時保障社會公共利益,又依法讓行為人承擔應盡的社會責任,不僅是對‘定分止爭張家口’品牌全流程調解制度的生動演繹,也是促進自動履行制度落地生根的鮮活例證?!薄叭嗣穹ㄔ壕慕M織、周密安排,特意吸納來自不同行業、不同背景人民陪審員加入合議庭共同審理此案,既發揮了專業法官的法律專長,又融入了人民陪審員對社情民意的精準把握,讓公平正義的天平在民意的校準之下更加精準平衡,淋漓彰顯司法的人民底色?!薄斑@場庭審,不僅僅是對個案的裁決,更是一場極具教育意義的法治公開課,既精準打擊了破壞文物的違法行為,又全方位提升了社會公眾保護意識。司法守護必將為文物保護披上堅實的護盾。”全國人大代表王春生,河北省人大代表孔晨、王艷萍對此次庭審的意義予以肯定。
張家口素有“歷代長城博物館”之稱,現有長城不僅跨度朝代長、建筑形制全,而且防御系統完備、文化交融深。然而長期以來,長城本體及周邊環境隨意破壞的現象時有發生,給這一珍貴遺產帶來諸多創傷。張家口法院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用最嚴格司法懲治破壞環境資源行為,遏制破壞行徑的蔓延。同時認真貫徹恢復性生態司法理念,堅持保護發展與治理環境并重、打擊犯罪與保護生態并行、防治污染與修復生態并舉,以終局止爭理念促進糾紛的全流域治理、一攬子解決。
- END -
來源|環保庭
編輯|龔澤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