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人口結構復雜化、利益訴求多元化、治理任務多樣化的新挑戰,鞏義市杜甫路街道和美社區通過探索建立“微網格”治理模式,將治理單元細化到樓棟、責任落實到人頭、服務精準到需求,有效破解了基層治理的"最后一公里"難題。
一、黨建領航,構建治理“主心骨”
社區黨支部創新“支部建在網格上”的組織架構,將轄區精細劃分為8個網格,50個微網格,14個網格黨小組,每個網格配備“1名黨小組長+2名黨員骨干”。通過“樓院議事會”收集居民意見27條,協調解決飛線充電、停車位規劃、雜物堆放等“微實事”問題。建立黨員中心戶制度,常態化開展政策宣傳、民意收集、糾紛調解等工作,讓黨旗在網格中高高飄揚。
二、隊伍筑基,培育治理“生力軍”
按照“1+1+N”模式配備網格力量,即每個網格配備1名專職網格長、1名網格員和若干微網格長。創新“網格人才庫”建設,將社區民警、物業管家、樓棟長等納入網格服務體系,開展“全科社工”培養計劃,通過“老帶新”、“情景模擬”、“案例研討”等方式,使網格員、微網格長們熟練掌握政策法規、溝通技巧、應急處理等多項核心技能。建立“網格服務積分制”,將參與安全排查、文明勸導等志愿服務納入積分管理,利用積分兌換獎品,有效激發群眾參與熱情。
三、數字賦能,打造治理“智慧腦”
通過網格化智慧平臺,整合人口、房屋、事件等基礎數據,實現“人房關聯”、“一圖呈現”。同時,建立“網格微信群”服務體系,大事小情在群里一說,馬上有人響應,如咨詢社保認證、醫保繳納等問題,累計回應居民咨詢百余次。
四、機制創新,激活治理“動力源”
推行“網格吹哨、部門報到”機制,建立“居民點單、網格核單、社區接單、群眾評單”的閉環處置流程。針對飛線充電整治難題,網格員吹哨后,聯合消防大隊行動,累計整治飛線充電30余件。建立“網格+社會組織”協同機制,引入法律咨詢、心理疏導等專業人員,開展“法律門診”、“心靈港灣”等服務項目。實施“網格民情日記”制度,要求網格員每日記錄、每周梳理、每月分析,為解決樓院難點、痛點決策提供數據支撐。
下一步,和美社區將繼續深耕網格責任田,讓社區治理的針腳更密實,讓居民幸福的畫卷更溫暖。
作者:董新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